李萍
摘 要:校園心理劇是基于心理劇有關理論和技術的一種發展預防性團體心理輔導,是把學生在生活、學習、交往中的煩惱、困惑等,以角色扮演、情景對話、內心獨白等方式進行表演,在舞臺中再現或創設生活情景,通過行為表達的方法與技術來表現和解決心理問題,增進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自我教育活動。這種以行動表現的創造性心理活動,適合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發展特點,深受小學生喜愛,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主題班會;校園心理劇;小學生;心理教育
主題班會課作為對學生進行德育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校教育中有著不可或缺作用。我在組織主題班會的過程中,嘗試用心理劇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下就是校園心理劇在主題班會中的運用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回顧
1.選題背景
現在的學生中獨生子女比較多,加之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許多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索取愛的多,關心他人少。正巧這學期我班轉來了一個福利院的身體殘疾男孩子西×,由于是先天性小兒麻痹癥,被家長遺棄,由于上學晚,是班里年齡最大的孩子,遭到同學的冷眼、嘲笑、看不起等等的嫌棄,因此,我就借這個機會展開對孩子們愛的教育,使他們相互關心,相互理解,學會關愛他人,同時也幫助這位殘疾同學解決生活問題、心理問題,讓學生懂得互幫互助,關愛他人,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我擬的班會的主題是《我想要的愛》,意在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相扶相攜共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學會笑對生活。
2.活動準備
①主題調研:班級學生問卷調查,了解到許多學生害怕吃苦,缺乏愛心,不會關心他人。
②提煉信息。我從平時觀察到的學生的言行、在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學生日記、周記中發現的信息進行分析、歸類,提煉出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問題。
③訪談聊天:我深入學生、各任課老師、家長中間,進行個別或小組談話、聊天,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態和最新心理動態。
④心理劇編排:首先撰寫劇本,設計心理劇情節,以我班的真實事例為故事背景,稍加以戲劇處理;其次確定思路,以學生的原創故事為線,本色演出為原則,指導排練。
就這樣,我和孩子們一起排練,在我的指導和組織下,我們每天利用大課間進行排練,大家群策群力,有負責劇本的、有負責背景音樂的、有制作道具的,還有為大家服務的,我看到孩子們流露出的對彼此的關心,心中總是為之感動,這或許就是心理劇的魅力所在吧。
3.實施過程
校園心理劇排練基本完成后,在班會課上進行表演,讓他們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和困惑,以心理劇的形式呈現給大家,順勢引導學生分享探索走出困惑。
劇本主人公西×由張×同學扮演,他在演出中的一舉一動都模仿西×的日常行為,他在演出中的內心顧慮與沖突就是一個身體殘疾,年齡比同班同學大的孤兒被同學嫌棄、自卑、不自信學生日常的心理體驗。表演中,同學們盡情發揮,將西×真實經歷和真實感受呈現在大家面前,引發了學生的共鳴,尤其是西×在眾人面前說出自己沒有媽媽、爸爸,渴望得到父愛、母愛,渴望同學們的愛時,一個孩子真實的內心感情流露,深深地觸動了每一位觀眾,引發出同學們強烈的體驗和深刻的感悟:如果我是西×會怎樣?我為什么那么對西×呢?
表演之后,我把演員和觀眾組織起來,圍繞角色感受和心理劇所要表達的心理問題相互交流,一方面使參與人員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另一方面對所呈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探索。學生在排練、表演的過程中,已經體會到了一些解決心理困惑的方法和策略,但這些體會也許是模糊的、狹隘的,通過討論分享這一環節,進一步澄清問題、探討策略、總結經驗、形成共識,最終促進成長,達到心理輔導目的。比如:討論中,有的孩子說:“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個集體中,我們就是一家人,西×就是我們的大哥哥”;也有的家長說:“孩子們栩栩如生的表演,發自肺腑的感悟,讓我幾次流下熱淚,看到孩子自私自利,缺乏愛心,我絞盡腦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似乎話越多,效果越差,今天的心理劇表演一下子就達到了效果。”
通過觀看表演,學生了解認識到了他們在生活中的各種表現;通過同學交流互評,使學生感受到關愛他人是幸福的一件事,是大善的表現;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感同身受,使內心有所觸動,認識到學會關心他人,關愛他人,才是最美的。
二、案例反思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學生在安全、寬松的環境中觀看、體悟,突出了學生教育的自主性,打破了一般班會的言語式、灌輸式等模式,有利于學生心靈的和諧發展,具有極好的教育功能。
這樣,經過幾次“心理劇+班會”模式的教育,很多同學都有了很大進步,家長反饋非常好。好多學生以前從不主動為班級考慮,現在能為班級考慮,從家里拿一些班級需要的物品,譬如自制灑壺、簸箕、笤帚、花等;有個別同學能主動把自己的學習用品送給給西×;“六一”兒童節西×收到文具、作業本等禮物,甚至有家長為他買了新衣服;有的家長反饋說,原來孩子總嫌自己煩,不愿意和父母說心里話,現在能主動跟家人講一些自己的事情;還有家長說,孩子好像突然懂事了。這些喜人的變化,足以證明我們的孩子對集體和他人的愛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
通過孩子的轉變,我深深地感覺到心理劇是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家長和學校溝通的有效橋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決定多組織這樣的班會,解決好孩子的心理問題,讓他們能健康地成長。
總之,校園心理劇在學生的班會中的靈活引入,真正發揮了觸動心靈、育魂理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了班會的目的性、高效性,既體現了形式上的寓教于樂,更體現了心育重在體驗、重在自育的原則,確實是一條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