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昆
摘 要: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重視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本文闡述了在政治課教學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必要性,提出了構建中學思想政治課和諧師生關系的幾種有效策略,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 中學政治 課堂教學 和諧師生關系
根據縣級科研課題《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和諧師生關系調查問卷》顯示:當前我校僅有12.56%的同學在政治學習中愿意主動與老師交流;當與老師發生矛盾時,17.85%的同學“深感委屈”。雖然這份問卷調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表明當前師生關系時有緊張。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正確引導高中師生關系的發展,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真正為構建當代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一、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必要性
“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這句名言表明只有讓學生親近老師,才會讓學生真心樂意接受老師的教誨。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課不但傳授學科的基本知識,而且能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啟迪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對學生發展,乃至對社會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不僅關系到一個人的發展,一個社會的發展,甚至關系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其他學科相比,政治學科對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思想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人格,不能只是說教或照本宣科,更不能有意無意地挖苦或嘲笑學生,要憑借高尚的道德品質影響學生,憑借豐富的學科知識征服學生,憑借完美的教學藝術啟發學生。在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更能愉快地接受教師傳達的教育理念;更能發揮自身潛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更能健康地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
高三的第一次模擬考試,一個女生的選擇題部分做得很好,非選擇題失分特別嚴重,答案觀點不全,或答非所問。雖然總分不高,但看得出這位女生并不笨,很有學習潛能。我特地在她的答卷上作了批注:“你很聰明,如果多注意政治知識體系的構建,一定會做得更好,加油!”在講評試卷時,我特別表揚這位女生思維敏捷。
在此后復習中,我發現她上課時更加專注,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政治成績提高得很快。當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父親時,她的父親很驚訝地說:“怎么可能?她以前政治老是考不好,政治老師經常在課堂上批評她,說她大題不會,小題全錯!都說要放棄她了。”我深深地震驚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特地與這個女生溝通交流,這位女生很真誠地對我說:“感謝老師的信任與鼓勵,你在我答卷上寫的那句話,燃起我學習政治的激情,又在課堂上表揚我,更讓我重新樹立考上大學的信心!”
葉圣陶先生說過:“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位學生,有時,教師的一句無心之失,會傷害師生關系的和諧,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一線政治教師應該尊重和欣賞每一位學生,關注和鼓勵每一位學生。立德樹人,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努力推進教育公平,決不能停留在口頭,應在課堂教學中落到實處,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既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中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又是構建和諧校園,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條件。
二、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有效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將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2]的確,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發掘學生的潛能,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根據多年思想政治教學經驗及科研課題調查研究成果,我認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應注意以下幾點行之有效的策略:
1.心中有愛,轉變思想觀念。
巴特爾說:“老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3]毫不夸張地說,教育是無私奉獻的大愛,愛是教育的靈魂,有愛才有教育,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下,師生間缺乏愛的交流,特別是對違紀的學生,大部分教師只會苦口婆心地灌輸大道理或義正詞嚴地批評,自然而然,師生間的距離拉大了,互動熱情減少了,和諧的師生關系難以形成。
政治教師要切實做到心中有愛,轉變觀念,才能增強教學效果,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我摒棄過時的思想,拋開傳統做法,把學生當成朋友,耐心地與學生交流,與學生一起成長,收獲良多。開學第一節課,我談自己學生時代學習政治課的經驗與教訓,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有了共同話題,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我們很快成了朋友,甚至相互加了微信。通過微信的溝通交流,加深了師生感情。課堂教學中,我經常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中間講課或提問,通過微笑和點贊的手勢鼓勵學生的發言。
心中有愛,能拉近師生之間心靈上的距離,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參與討論,有效減輕心理負擔,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2.學會傾聽,搭建交流橋梁。
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誠然,平等對話和相互傾聽,是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前提。在課堂上,教師應善于捕捉學生的思維信息,學會耐心地傾聽,根據學生學習反饋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節奏,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學定教;學生也在傾聽教師的講授中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從而形成明晰的認識,做到有所接受、有所舍棄。在相互尊重、相互傾聽中,不知不覺間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最終實現了教學相長。
在高三一輪復習中,教學《在文化生活中選擇》時,我拋出問題:“課文中提到當今社會上還存在著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這是為什么呢?能不能找出一種方法,全面消除這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呢?”問題一提出,全班學生很快熱烈討論起來:
生1:我覺得像算命、測字等不能稱之為落后文化,在現實中,我覺得算得挺準的。
生2:不對。算命、測字等都是騙人的,沒有科學依據,當然是落后文化,應該剔除。
生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有其歷史和現實原因,短期內很難消滅,因為任何事情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從哲學上講,任何事物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生4:對,哲學上還說,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另外,文化有自身的繼承性和相對獨立性,與經濟發展不完全同步。
……
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很多知識點無須教師一再強調,就能達到教學效果。教師要學會傾聽,努力搭建交流橋梁,讓學生在一次次知識交流切磋中不斷修正偏差。實踐證明,這樣的復習方式能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進一步發展。
3.善用幽默,活躍課堂氣氛。
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產生知識的溪流。”[4]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信息反饋和感情交流必須借助教學語言進行。如果課堂上缺少趣味性,教學會成為枯燥乏味的說教,談不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幽默故事,使抽象東西形象化,使枯燥東西趣味化,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接受知識,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師的幽默語言既可以促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又能促使和諧師生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很多學生不明白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性,不知道什么是相對主義詭辯論。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并沒有從生澀難懂的名詞定義出發空洞地說教解釋,而是講了一個幽默:
甲向乙借了一筆錢,久而不還。乙向甲要求還錢,甲說:“我沒欠你的錢啊!”乙提醒,甲詭辯:“借錢的是當時的我,事物是運動變化的,這時的我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我,所以現在的我并沒有欠你的錢。”乙憤怒,揍了甲一頓。甲說:“你打我干嗎?”乙答:“我沒打你啊!”甲奇怪,乙詭辯:“打你的是當時的我,事物是運動變化的,這時的我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我,所以現在的我并沒有打你。”
話音剛完,同學們哄堂大笑。通過幽默笑話,學生不但明白了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性,而且加深了對“相對主義詭辯論”的理解,認識到“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荒謬性。因此,通過生動的故事,幽默的語言教學,學生在笑聲中獲得知識,縮短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更容易鞏固和諧的師生關系。
為推進素質教育,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心中有愛,學會傾聽,善于運用幽默語言。另外,只有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才能主動接受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李幫志.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
[2]蔣紅珊.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7(7).
[3]吳海英.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思考[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4]刑改萍,主編.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論壇(中卷)[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