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甫(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23)
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的健身意識越來越強烈,隨之相伴的就是體育消費的需求也逐漸上升。2014年國務院頒布《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 〔2014〕46號)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至此,體育消費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并刮起一股體育消費的熱潮。隨后各省市紛紛制定和出臺了相應的實施意見,以此來促進體育消費,壯大體育產業。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5號)中主要任務重點提到了體育服務,這為豐富和拓寬體育消費的內涵和外延提供了政策保障。居民作為體育消費的主力軍,其影響力不可小覷。
本研究以南京是拆遷安置地攝山星城居民 (后以本地居民替代)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200名(男女各100人),對他們的體育消費進行調查研究。
(1)問卷調查法。
編制與本研究相關的問卷,采用在居民出入比較多的區域,進行問卷的發放,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
(2)訪談法。
在問卷發放的同時,與居民交流,了解他們對體育消費方面的習慣,為本研究提供支持。
(3)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分析,運用 Excel2010統計軟件對收集到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并進行邏輯分析。
態度是人們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事物的評價和行為傾向。態度表現于對外界事物的內在感受(道德觀和價值觀)、情感(即“喜歡—厭惡”、“愛—恨”等)和意向(謀慮、企圖等)三方面的構成要素。通過調查,本地居民對于體育消費的態度如下表:

表1 本地居民對體育消費的態度分析(n=200)
近年來,體育消費的水平逐漸提高,全國統計的體育消費數據不斷創出新高,攝山星城小區作為棲霞區的安置房小區,本地居民都是由原來的農村人口轉變而來,通過調查,本地居民對于體育消費的構成主要由以下方面組成:

表2 本地居民體育消費類別(多選)(n=200)
從表2可以看出,本地居民對于運動服裝的購買都表示認同,每個居民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對于運動服裝的需求非常大,通過交流,本地居民對于運動服裝的購買認為是必備品,穿著舒適的運動服裝能讓他們更舒心的運動。但對于器材設備、體育培訓及體育賽事方面的投入,居民們的認可度非常低,分別占調查人數的7.5%、5%和5%,通過這三個方面說明,本地居民對于這幾個方面的投入非常低,也說明了本地居民更青睞免費的體育場地設施及免費運動,他們不愿意在運動服裝外投入更多。
動機是由一種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和維持的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是人類大部分行為的基礎。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需要,引起動機的外在條件是誘因。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外部因素稱為誘因。本地居民對于體育消費的認可,并能投入一定的財力。通過調查,本地居民對于體育消費的動機如下表:

表3 本地居民體育消費動機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本地居民對于參與體育運動產生的體育消費的動機如表3,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強身健體、減肥塑形、追求時尚和從眾需要。其中男女對于追求時尚和從眾需要的人數比較少,占總調查人數的12.5%,說明參與體育鍛煉,男性和女性都是積極主動加入,其他影響因素比較少。在體育消費動機中,男女消費的主要原因是健身與減肥,占總調查人數的87.5%。其中男性強身健體占調查人數的32.5%,減肥塑形占總調查人數的10%,女性減肥塑形占總調查人數的40%,強身健體占總調查人數的5%。健身與減肥占總調查人數的比例非常高,主要是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大家投入工作的精力非常大,造成自己身體變差,因此在本地居民的體育消費動機中,大家主要想通過體育消費,促進自己身體素質的提高,并舍得投入。
居民的體育消費與生活周邊的體育環境有很大的關系,攝山星城附近靠近仙林大學城,場地設施比較健全。同時,周邊的萬科與恒大有兩個健身中心,其包含各種健身設備及游泳池等,通過調查,本地居民的體育消費與周邊的運動設施關系非常大,統計結果如下:

表4 本地居民參與項目分析(n=200)(可多選)
從表4中可以看出,本地居民對于健身項目的選擇性偏向于免費項目,對于收費項目,居民參與的熱情不高。其中參與健步走的人數有150人,通過交流,居民認為健步走需要的技術不是很高,走快走慢自己可以隨時控制,并且除了買鞋之外,無其他消費,因此受到老年人及低收入居民的喜愛。選擇廣場舞的人數有40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0%,這部分主要是女性中老年居民,她們認為廣場舞在小區周圍,并且活動強度不是很大,非常適合她們。其他三個項目羽毛球、游泳和健身會館項目分別是20人、80人和5人,分別占總調查人數的10%、40%和2.5%。這三個項目中,游泳只要交一個場地費以后,可以在游泳池游好長時間,另外兩個項目收費都比較多,因此,這兩個項目本地居民參與率不是很高。
體育消費水平是指人們用于體育活動及相關方面的消費水準,其產品包括體育的各個方面,其受到的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受到收入水平、個人生活習慣等等方面的影響,通過調查,本地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如下:

表5 本地居民每年體育消費支出分析
從表5中可以看出本地居民對于體育消費水平,在表中,每年消費400元以下的占60%,通過訪談,他們更青睞免費的體育運動。他們認為,除了必要的服裝鞋子,只要運動了就行,不想在運動方面消費。每年體育消費支出在400-1000元之間的占總調查人數的12.5%,總共有25人,這些本地居民每年會在羽毛球及游泳方面支出。每年1000-2000元體育消費支出的人數有30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5%,主要是經常打羽毛球及游泳兩個項目辦卡的費用。每年消費2000元以上的人數有25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2.5%,這部分居民主要是參與健身會館的項目。
本地社區或者居委會應加大體育運動方面的宣傳,定期開展體育健康 講座,將體育消費等同于居民的健康,讓居民意識到持續鍛煉的益處,將閑暇時間能不斷的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促進居民體育消費的支出。
通過調查,本地居民體育消費低的原因是居民參與免費運動比較多,但在天氣比較惡劣的時候,喜愛鍛煉的居民并不是不想運動,但室內場地的缺失,讓居民沒有運動場所運動。因此,本地社區應加大室內場館的開放與建設,滿足居民的需要。
為了促進本地居民的健康,應加大體育賽事的舉辦力度,特別是一些技術性比較強的項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及游泳等需要居民需要不斷投入時間練習,并且場地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督促居民到場地規格高的地方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