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王笑 周瑛華
摘 要:冬季對葡萄枝條修剪整理,產生的大量秸稈經輕型粉碎機粉碎后,通過秸稈反應堆技術發酵成有機肥還田,葡萄秸稈循環利用技術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并且堆肥還田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化肥施用量,改良土壤地力,改善葡萄品質。
關鍵詞:秸稈整理;處理;形成;利用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60
1 葡萄秸稈來源及整理
葡萄秸稈大多產生于秋冬季,以冬剪為主。江北地區一般在11月底或12月初修剪。葡萄枝蔓年生長量大,一般能長幾米,主要是采用重截、疏枝、縮剪等方法修剪,主要是為了減少枝蔓的數量和密度,除去病蟲害枝蔓,改善留下枝梢的營養和光照條件,有利于葡萄生長結果。具體修剪時要根據品種、架式、整形、生長的成熟程度等區別對待。葡萄枝條修剪數量一般較大,修剪完成的葡萄秸稈應及時打捆堆放至指定地點,便于葡萄秸稈集中粉碎,也能防止病蟲害枝條交叉感染,保持果園清潔度。
2 葡萄秸稈機械粉碎及處理
2.1 秸稈粉碎機械
選用安全可靠高效方便的機器可減少人力物力浪費,可以確保秸稈循環利用技術順利開展。通過對比市場上常用的3種粉碎機器:洛陽四達農機9Z-6A型、鄭州柏亞機械BY-560和紹興哈瑪匠機械HL-816,最終選用紹興哈瑪匠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粉碎機(型號HL-816),該機型采用錘片式大引風設計,具有運行穩定,靈活性好,操作簡便,工人上手快,維護簡單,性價比高等優點,該公司售后服務好也較好,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
2.2 秸稈粉碎方法、處理和維護
葡萄秸稈粉碎在指定粉碎區域內進行,應確保粉碎過程中人員安全、場地安全、機器安全。根據葡萄秸稈的粉碎程度和粉碎量來確定粉碎處理方法,如果采用一次粉碎,粉碎機每小時能處理近1t的葡萄秸稈,粉碎顆粒直徑1~3cm;如果采用循環粉碎,粉碎時間則相應增長。具體粉碎方法可根據粉碎用途所需區別采用。葡萄秸稈在粉碎區粉碎完畢后,集中堆放于發酵區進行堆肥處理。秸稈粉碎機使用完畢后應停放于專用倉庫停機庫存放,并定期做好保養工作。
3 葡萄秸稈堆肥工藝及形成
3.1 堆肥場地選取
葡萄秸稈修剪粉碎完成后置于發酵池做堆肥處理,堆肥場地應選擇露天或鋼架大棚內,發酵池地面應平整,面積應不小于200m2,堆肥場地具體情況應根據基地秸稈產生量及粉碎量實際需求作出調整。
3.2 秸稈堆肥工藝
經過粉碎的葡萄秸稈,混合適當的水、氧、碳、氮等原材料,以加入未經腐熟的羊糞或豬糞為主,將碳:氮最佳比例調整為10:1~20:1;在此基礎上加入能夠快速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菌群做秸稈發酵起爆劑,通過幾個階段的發酵過程將葡萄秸稈粉碎物分解成可供農業生產的堆肥。堆肥有3個階段:初始的嗜溫階段,堆后3~5d,其中分解在中等溫度下通過嗜溫微生物進行。隨著溫度升高,堆后7~10d,開始第2個嗜熱階段,其中分解是由各種嗜熱細菌在高溫下進行的。隨著高能量化合物供應的減少,溫度開始下降,而成熟期嗜溫微生物再次占主導地位,這個過程可持續數月。堆肥材料高度應達到1.5m左右,堆肥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應用翻耕機或人工對堆肥材料進行翻耕,水分保持濕度60%左右,可采取覆膜處理提高堆肥溫度,促進堆肥工藝順利實施。
3.3 秸稈堆肥形成
秸稈堆肥工藝完成后形成的有機肥富含有機質、氮、磷、鉀等營養成分,可作為土壤調理劑使用,可直接應用于農業生產,能增加土壤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堆肥腐熟的好壞,是鑒別堆肥質量的一個綜合指標。可以根據其顏色、氣味、秸稈硬度、堆肥浸出液、堆肥體積、碳氮比及腐質化系數來判斷。
4 葡萄秸稈有機肥特點及利用
4.1 秸稈有機肥施用時間
葡萄秸稈堆肥形成有機肥具有節約成本、增產顯著、緩釋長效的特點,能夠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活性、增強作物抗逆性,并能使果實鮮艷、果形整齊、糖分及維生素高。一般有機肥做葡萄基肥使用,于葡萄落葉修剪前11月底施用,也可做追肥使用,于2—8月施用。
4.2 秸稈有機肥施用方法
秸稈有機肥還田常用方法有2種。條狀溝施法,在樹冠垂直投影外緣與樹行同方向用開溝機挖條形溝,溝深40~50cm、溝寬30~40cm。挖時上層土與下層土分開堆放,回填時,上層土回填到溝內下層,下層土回填到溝內上層,以便于加快下層土壤熟化。施肥時,將肥料與土混勻后填入溝中,距地表10cm的土中不施肥,以誘根向土壤深層發展。施肥溝隔年在樹行兩側交換;環狀溝施法,以樹桿為中心,在樹冠垂直投影外緣挖環形溝,溝寬、溝深與施肥方法同條狀溝施法相同。有機肥還田后應及時用微耕機或人工平整好果園土層。
4.3 秸稈有機肥利用
葡萄園建議有機肥施用量800~1500kg/667m2。根據果園土壤肥力和葡萄產量情況,相對貧瘠的土壤或相對高產品種的果園施秸稈有機肥1500kg/667m2左右,相對肥沃的土壤或相對低產品種的果園施秸稈有機肥800kg/667m2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