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湫莉
摘 要:語文在小學是一門基礎的課程,而小學的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閱讀訓練,在布置語文閱讀作業時要改變傳統的方法,巧妙運用一些技巧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的水平,從而為學生的語文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作業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作業;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課程也在不斷地改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小學語文是基礎性的課程,傳統教學中給學生布置語文作業多是抄、寫的形式,過度強調學習內容,從而忽視學生的閱讀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只會將此作為一種學習負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要合理地設計語文閱讀作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讓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一切科學文化的基礎就是語文課程,其也是各項工作最基本的工具,如果一個人的語文水平不是很高的話是很難完成各項工作的。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很少有學生主動地閱讀一些有品位的書籍,即便是閱讀,學生都會選擇一些隨性的書進行閱讀,進而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師布置一些課后的閱讀作業就變得尤為重要。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正是閱讀能力養成的初級階段,進而教師要讓學生總結課堂上所掌握的閱讀方法,在課后閱讀時能夠運用其中。教師可以推薦給高年級的學生一些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古典作品以及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歷史、天文等書籍,讓學生在課后的閱讀作業中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能得到提升[1]。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作業的設計
(一)應用型作業
應用型作業是要求學生通過背誦、抄寫等形式積累閱讀知識,這種形式雖然比較傳統、枯燥乏味,但是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能完全不運用,而是要合理地使用。比如高年級學生在學習文言文、詩詞時就需要通過背誦以便于更好的掌握知識。但是在背誦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能死記硬背,要結合自己的理解,采用科學的方式記憶知識,從而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比如每篇課文中要求掌握的詞語,為了能達到目標,讓學生運用這些寫一段話,讀一讀,比一比,記一記。采用應用型作業主要是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和掌握,讓學生將課堂上沒有理解的知識點通過自主的復習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學習的樂趣[2]。
(二)創新型閱讀作業
提高學生的創造性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點之一,教師設計課后閱讀趣味情境會使學生的課后作業更生動、形象。如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文情境性和趣味性都比較高,因此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講解一遍后可以設置情境式和模仿式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分為合作小組,通過模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或者對話從而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概念。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合作的形式分配課文中的角色,進而進一步理解課本內容。比如在學習《魯濱孫漂流記》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人物以及忠實的“星期五”,將魯濱孫的生活情況與實際生活進行對比,讓學生深入地了解魯濱孫生活艱苦,從而讓學生珍惜眼前的生活[3]。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地想象故事后續的發展,對故事進行改編,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情感體驗型作業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有教導,更多是來源于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和實踐中的認知。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內容是生活形式的簡化版,邏輯性比較強,因此學生很難將情感體驗融入閱讀作業中。因此,教師需要利用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從而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掌握。比如說在一些節日,如母親節、父親節等,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教學作業:鼓勵學生將感激之情不僅僅在口頭上表達,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完成后結合父母的神態變化寫一篇作文,在這期間教師要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點運用其中,讓學生能夠將語文閱讀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4]。將教學體驗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充分地提高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的寫作思路得到進一步拓展,將學習和做人規則有效的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四)拓展型閱讀
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5~6年級默讀要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引導閱讀,比如在學習《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閱讀《西游記》,并想想如果你有一次旅游計劃,你會選擇師徒中哪個人物做你的玩伴呢?說說理由。再假如孫悟空頭上沒有了金箍,事態會怎么樣發展?也就是巧設問題,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去把書找來,讀讀,討論,積累閱讀收獲。
從上述來看,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作業的設計是多方面的。在語文的學習中不能僅僅學習課文中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的魅力。在課后的閱讀作業中教師在提高學生閱讀知識量的同時,也要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要在教學的方法上大膽創新,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具體情況制定實際的課后閱讀作業,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紅.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作業與練習”的優化設計[J].新課程導學,2015(33):92.
[2]王艷秋.關于小學語文閱讀作業的設計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9):50.
[3]張士英.讓語文作業充滿營養:談小學語文閱讀的作業設計[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9):97.
[4]黃小樂.均衡營養:小學語文閱讀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分析[J].新課程(下),201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