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見遠
摘 要:隨著養殖行業的不斷發展,如何有效解決在養殖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疾病,提高動物的存活率及養殖業主的經濟收入,逐漸為人們所重視。但是在解決養殖中所發生的疾病時,如何有效地防治在注射口蹄疫疫苗時所出現的過敏現象,就成為現今疫苗防治工作的重心。本文就注射口蹄疫疫苗出現過敏反應的防治做出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口蹄疫疫苗;過敏反應;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08
隨著因注射口蹄疫疫苗而出現過敏反應現象的不斷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對動物所出現過敏現象進行有效的治療,將嚴重影響動物的存活率,不僅影響到畜牧業主的經濟收入,同樣也影響到牲畜口蹄疫疫苗的種植工作。因此,相關部門應不斷提高對注射口蹄疫疫苗所引起過敏現象的重視,不斷進行相應的研究,有效地解決過敏現象的出現。本文就注射口蹄疫疫苗后所出現的過敏現象做出相應的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為今后畜牧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1 過敏的癥狀
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所出現的過敏現象,主要變現為注射部位腫脹、食欲不振、牲畜體溫升高,而奶牛則會出現產奶量下降、呼吸困難的現象,部分還會出現盜汗、全身抽搐、臥地不起,部分需要進行相應的緊急救治措施,如果治療無效時將會在幾個小內死亡,嚴重時會出現口吐白沫、短時間死亡的現象。
2 剖檢變化
肺水腫、氣腫,可能會伴隨著出現泡沫樣液體;咽、會厭、喉部和氣管水腫,黏膜下水腫、支氣管周圍充血、管腔內分泌物增加的現象;肝腫大會產生內臟出血、淤血的想象。
3 過敏反應所發生的機理
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刺激牲畜相應機體的免疫器官產生相應的抗體,同時,也會伴隨著產生相應數量的免疫蛋白。但是由于部分牲畜自身的原因,疫苗中的異體蛋白質和緩釋劑等所產生的免疫球蛋白數量增加,并依附于血管周圍的肥大細胞及血液中的堿性細胞上從而出現機體致敏的現象,如果再次注射口蹄疫疫苗時,就會與免疫球蛋白向結合,從而釋放出相應的額組織胺、緩慢反應物、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質,直視牲畜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痙攣收縮的現象,最終使免疫牲畜出現水腫、呼吸困難等相應的過敏反應,嚴重時會出現牲畜死亡的現象[1]。
4 預防措施
在針對牲畜注射口蹄疫疫苗所出現過敏現象,進行相應的預防工作時,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牲畜出現過敏反應的現象除了與疫苗有關,牲畜自身的個體差異、飼養狀況、注射疫苗的時間等有關。因此,在對牲畜進行相應的口蹄疫疫苗注射時,應當注意,避免在長途運輸、產前、產后、生病時進行注射,環境變化嚴重時盡量不要注射,其主要原因在于應激因素是出現過敏反應原因。防疫員在對牲畜注射疫苗工作時,應隨身攜帶相應的脫敏藥,從而出現過敏現象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同時,應了解上次注射疫苗時牲畜自身的變化,對于有過敏歷史的牲畜應特別注意,在針對重癥患者及高產奶牛應技術采用脫敏藥物進行治療。小劑量疫苗注射,觀察10~25min,再進行小劑量疫苗注射,在20min左右沒有出現過敏現象后即可注射充足劑量的疫苗。也可以將疫苗與脫敏藥物同時注射,避免出現過敏現象的發生。在做好疫苗注射工作后,應與防疫員進行及時的溝通與交流,并及時做好牲畜反應現象的記錄工作,從而及時發現牲畜的不良現象,進而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
5 治療方法
在針對牲畜出現過敏現象進行相應的治療時,通過在皮下注射0.1%的鹽酸腎上腺素,針對不同物種的牲畜其注射量應進行合理的選擇,過敏癥狀現象嚴重的牲畜1次注射不能緩解病情時,應隔5~10min進行第2次注射,直到過敏癥狀出現明顯的緩解時。出現瘤胃臌氣時,應及時采用大套管針進行相應的穿刺放氣治療,應根據不同的牲畜注射不同劑量2%的福爾馬林、50%的葡萄糖、10%的葡萄糖酸鈣等,防止出現酸中毒的現象。如果注射腎上腺素不能治療支氣管阻塞現象時可以采用靜脈注射氨茶堿進行相應的治療。
6 小結
在對牲畜注射口蹄疫疫苗時所引起的過敏反應,相關部門及牲畜業主應提高重視。牲畜出現過敏現象與所注射的口蹄疫疫苗質量有直接原因,因此,疫苗生產廠家應不斷加大對疫苗的研究工作,從而生產出高質量的口蹄疫疫苗。牲畜業主應不斷加強與防疫員的聯系力度,針對注射疫苗的牲畜進行觀察并記錄,從而及時對出現過敏反應的牲畜進行有效的治療。同時針對具有過敏反應的牲畜及時采用脫敏注射法進行相應的防治,從而有效地降低因過敏現象而造成的牲畜死亡現象。
參考文獻
[1]唐華娟.豬口蹄疫疫苗過敏反應的預防方法[J]當代畜牧,2015
(2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