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相法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育成熟,我國農業產業化迅速發展,對農業推廣信息的需求量逐步加大。本文主要闡明了農業推廣信息服務的內涵及特點,在此基礎上對農業推廣信息服務創新做出初步探索,以期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經濟,加速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農業推廣;信息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39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農業產業化迅速發展,作為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業推廣信息需求量逐步加大。這就要求基層政府職能部門提升思想認識,明晰農業推廣信息服務的內涵和特點,科學創新農業推廣信息服務方式,更好地為廣大農民提供廣泛的農業推廣信息,搭建起農業生產與農業科研成果的橋梁,服務于農業經濟,加快新農村建設。
1 農業推廣信息服務的內涵和特點
農業推廣信息服務,顧名思義就是農業職能部門借助于信息服務的手段和方法,為廣大的農民提供農業生產與農產品銷售相關的新技術、新理念,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與成熟的時期,農業推廣信息有力地改變了原有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方式,促進了政府職能部門服務方式的轉變,使廣大農民接收農業信息的方式大為增加,提高了生產技術和銷售水平,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步伐。
農業推廣信息服務為不同區域、不同氣象條件下的廣大農民提供農業產業化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因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這就要求農業職能部門因地制宜,農業推廣信息服務其終極目的在于增加廣大農民收入,壯大農村經濟,所以其具有經濟效益性強的特點;數字信息時代,廣大農民可以借助于互聯網,與農業信息推廣服務人員進行自由的交流,打破了傳統的信息接收方式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因而農業信息推廣服務具有了多元化、豐富性的手段和方式,社會效應大大增強。
2 科學創新農業推廣信息服務
2.1 完善推廣模式
農業推廣信息在服務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兼顧不同區域、不同群體,完善各種推廣方式,既要采用傳統推廣方式,又要采用新型的信息服務模式,實現二者的完美結合。就具體方式而言,既可以由農業科研所或者高校提供針對性服務,也可以采用示范性生產基地提供示范性的信息標本;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也要強化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培養新型農民,發揮農民勇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積極性,鼓勵農民勇敢嘗試,推動農業推廣信息服務的深入發展。
2.2 加強技能培訓
農業推廣信息服務面向廣大的農村,面向廣大的農民,這就要求農業推廣信息服務人員既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術,還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做好農民的工作,設身處地地為農民著想,與農民成為朋友,了解農民所面臨的困難,做好交流與溝通,真正改變農民傳統的思想觀念,使農民樂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為此,農業推廣信息職能部門要加強自身建設,做好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工作,建立科學的繼續教育學習制度和培訓制度,真正做到“打鐵就要自身硬”。
2.3 樹立服務理念
農業推廣信息服務的開展,關鍵之處在于推廣人員。新時期,農業推廣信息服務人員要勇于擔當,提升對農業推廣信息服務工作的認識,清醒地認識到推廣服務工作在農業產業化中的重要性,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推廣人員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轉變思想,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提升職業道德,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被動地等著服務向主動上門服務轉變,深入鄉村、深入田間、深入車間,與廣大的農民交朋友,真正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從而把他們真正需要的生產技術和銷售信息送到他們手中,增加農民的收入,使他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感受到農業信息推廣服務人員貼心的服務,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2.4 增加服務方式
農業信息推廣服務人員工作的核心就是做好服務,為此,推廣服務人員要與時俱進,增加服務方式,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農民。工作中,既可以采用大眾傳播方式,借助電視傳播、電臺傳播、鄉村直通車傳播及鄉鎮推廣站講座等形式,提升廣大農民的技術水平;也可以采取集體指導方式,直接深入大棚、生產車間,手把手地給農民做好技術指導,提升農業技術推廣速度和指導效率;也可以采取個別指導方式,針對那些困難戶和貧困戶實施精準扶貧,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實現真正的扶貧。
3 結語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職能部門要借助于信息服務的手段和方法,為廣大的農民提供農業生產與農產品銷售相關的新技術、新理念,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這就要求農業信息推廣服務人員要與時俱進,勇于擔當,提升對農業推廣信息服務工作的認識,清醒地認識到推廣服務工作在農業產業化中的重要性,提升職業道德,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實施農業推廣信息服務創新,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趙琬余.我國農業推廣信息服務體系創新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