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勝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那么數學語言作為在學生進行思考、參與、交流、合作時的載體,就變得更為重要了。怎樣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關于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我在數學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想說——激發學生說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好玩、新奇、卡通、有挑戰的事物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如在“倍的認識”的應用教學環節中:
師:剛才小朋友運用了已學的知識解決了孩子與媽媽年齡之間的相差關系和倍數關系。那么你們知道老師的年齡嗎?誰愿意來猜猜老師的年齡?
學生猜:41歲、39歲、46歲、37歲……
師:這樣猜,要猜準不太容易。現在老師說一句話,你們猜起來可能就比較準了——老師的年齡是5的倍數。
學生猜:35歲、45歲、40歲。
師:為什么這樣猜呢?
生:因為35、45、40都是5的倍數。
師:那么剛才哪些肯定是猜錯了的?為什么?
生:39、37錯了,因為它們都不是5的倍數。
師:那么35歲,40歲,45歲到底猜準呢?老師再說一句話,你們每個人都可以知道了。
師:老師的年齡既是5的倍數,又是8的倍數,你們說老師幾歲?
生:40歲。
此環節運用對話形式,“三猜”教師的年齡,使“生活化”中的問題“數學化”,抽象成數學問題,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又有效地誘促了學生急于用語言表達的欲望。
二、敢說——鍛煉學生說的膽量
“學生應當在有意義的情境中使用數學語言。”學生有了“說”的欲望,教師應該適時為他們營造“說”的氛圍,學生在有意義的、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才敢于說。
例如,教“8的認識”時,在學會了關于8的讀和寫、分解與組成、基數和序數意義,我就讓學生多說幾句話:“你能用8說一句話嗎?”“你能說一段話,把8和第8都用上嗎?”學生會說:“芙蓉花有8片花瓣。”“體操比賽時我站在第8個。”“參加會議時,我坐在第8排的第6個座位上。”這樣說一說,不僅加深對8的認識,還談論了8,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有了敢于說的勇氣,感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這樣的教學既能使學生產生說的需求,又給了學生說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想發言,敢于發言。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再應適時指導規范語言,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跟著思維走,培養用語言來表達思維的能力。
三、會說——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1.學生仿說
小學生年齡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語言,但數學語言幾乎為零,他們需要模仿教師的語言,這時教師的示范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語言要力求正確、清晰、生動。教師示范著說,學生模仿著說,使學生通過模仿而內化,逐漸成為自己的語言表達。
如:教學8+3時,教師要用湊十的方法(看大數、拆小數,湊成十)講清計算過程后,讓學生看著實物演示圖、算式,照著樣子講,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模仿出來,嘗試講述計算過程。
算式卡片:8+3=11
學生表達:看見8,想到2。把3分成2和1,8和2湊成10,10再加1得11。
教學時,還可以請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來示范,帶領大家講述。如:學習了“8+幾”后,在教“9+幾”時,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試述計算過程中的思考過程,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爭做“小教師”到講臺上說給大家聽。學得慢的學生也能完整表達后,同桌間互相說說,互相評價說得好不好。部分學生說不完整,可由同桌幫著說。
2.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增加了生生交流的機會,增多了學生語言表達與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更有利于學生學會人際交往,優勢互補。在數學課中,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創造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以最大的熱情參與到學習討論中去,并認真傾聽、思考大家的發言。
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出示:每筐菠蘿有18個,一輛汽車能裝24箱,一共能裝了多少個菠蘿?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算法:
24×10+24×8=432 24×2×9=432
20×18+4×18=432 24×3×6=432
24×20-24×2=432 18×4×6=432
18×3×8=432
在學生充分思考解決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進行小組交流,每個學生都敘述自己做法,傾聽同伴的解法,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靈活性,在這個交流匯報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思維可以獲得不同的拓展,大部分學生能掌握多種不同的方法,并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評“說”——保持說的動力
善于發現學生“說”的“閃光點”,并且真誠地贊揚,將會給學生增添無窮的力量。平時的教學中,對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的學生,一定要多加鼓勵和表揚,將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拋給他們,答對之后多加表揚,并且還要肯定學生能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勇氣。如經常使用“你能大聲地表達出來嗎?”“你回答得真響亮”“你能說得更完整嗎?”“你還發現了什么規律?”“你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等商量、鼓勵的語言。在日積月累的課堂教學中,再慢慢地提高要求,這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鼓勵平時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說”,給所有的學生創造能暢所欲言的良好氛圍,使他們都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是否成熟,都能將課堂當成思維碰撞的陣地,思想交流的空間。學生說的膽子大了,說話的興趣濃了,覺得和老師、同學交流成為一件容易的事,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