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平
摘 要:縣教師進修學校作為縣級教師學習和培訓的主要機構,為教師學習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這也是教師集體學習和完善自我的主要途徑。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人們對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及時更新他們的理念,幫助他們學習有關教學的新內容,提升他們的技術水平、教學質量,增加對學生的了解程度,才能滿足高質量教學的要求。就立足于縣教師進修學校發展的現狀,對更好地完善教師培訓工作加以探討。
關鍵詞:縣教師;進修學校;發展新取向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水平以及綜合素養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下,教師也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唯有符合時代發展理念,具備新思想,與學生能夠積極溝通的教師,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才能更好地去教學。縣教師進修學校就是為教師提供學習的一個場所,它能夠組織起縣級教師的集體學習工作,實現多角度治理,明確教師的教學方向。當然,目前縣教師進修學校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多不足,本文就對其如何更好地發展提出科學對策。
一、縣教師進修學校在發展中遇到的不足
(一)管理職能劃分不清
縣教師進修學校由教育局負責管理,下設了具體的指導和分支機構,本應該具備獨立的管理權限。但是在實際教學與培訓中卻沒有辦學自主權,地區教育局會參與管理之中,對培訓的目標、方法加以干涉。這樣一來,縣教師進修學校就變為了下屬單位,與教育局之間的權責不夠明確,教育局統一安排人員的情況也會導致人才的流失,弱化了其核心功能的實現。
(二)進修培訓規劃不科學
縣教師進修學校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出高素質的教育人才,為社會輸送優秀教師。然而缺乏科學規劃的進修學校難以彰顯自己的優勢,對于教師的培訓內容不全面,尤其是缺少有關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學。長此下去,進修學校就變為了“形式主義”的教學,難以滿足教學和學生的需要。
(三)需求分析不精確
教師被譽為“園丁”,他們與其他職業不同,他們帶有使命感,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工程師。作為教師最大的價值是彰顯自己的社會價值,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因此,縣教師進修學校也應該精確分析,做好培訓教學工作。可是在實際中,一些縣進修學校卻忽視了教師的實際需要,進修內容缺乏實際意義,無法滿足高質量教學的要求。
二、縣教師進修學校發展的新取向
(一)明確發展的新取向
教育教學愈是受到人們的重視,教師進修學校就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針對當前進修培訓工作存在的不足,縣教師進修學校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明確發展的新取向,確立教學的具體職責,找準自己的身份定位。具體而言,要建立一個互動、持續的教師服務體系,發揮培訓進修的輻射影響作用。如,建立網上溝通學習新平臺,給教師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并明確教學的內容等等。
(二)更新服務的理念
縣教師進修學校的根本職責就是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教育人才,肩負起服務的職能,向各學校輸送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進修學校也應該轉變理念,樹立服務思想,彰顯進修的核心價值。在創新教學和素質教育深入實施后,教師也遇到了更大的挑戰,唯有抓住機遇,樹立進修教學機構的使命感,才能明確發展的科學方向。
(三)明確主體職能
職能主體不明確,就會導致工作無人管,無人問,而多元主體的存在是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和權利,保證工作的開展處于一個公開透明的環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多元主體要更加明確各自的責任、權利、義務并做到監管。
教師進修學校也應該明確自身的職責重任,積極主動地制訂并完善教師培訓計劃和規劃,包括培訓目標的確立、培訓規劃的制定、培訓課程的安排、培訓人員的選擇、培訓方式的應用、培訓結果的評價等方面,要全方位、多途徑力求培訓效果最大化。最后,要把參加教師培訓作為一件促進自身專業知識增長和綜合素養提升的大事,學校也要在組織教師進行培訓時認真選拔,結合培訓的主題和課程,選擇有潛力的人員。
作為培養優秀教師的主要機構,縣教師進修學校發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戰,原來的培訓模式顯然已經不符合實際訴求,教學的方針、方法、內容都需要變革。針對這樣的情況,縣教師進修學校要明確發展的新取向,樹立教學使命感和責任感,根據實際明確主體職責,更新服務觀念,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教師加以培訓,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立娟.縣教師進修學校發展的新取向[J].教書育人, 2010(8):20-21.
[2]徐青.進修學校發展的新取向新問題[J].時代教育,2013(2):24.
[3]宋定科,程先國.縣域城鄉教育統籌發展:三個取向、三個重點[J].今日教育,2008(Z1):3-23.
[4]劉志強.教師專業發展進程中價值取向的反思[J].黑龍江教育(中學),2013(Z2):22-23.
[5]王友強.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的新途徑:縣教師進修學校開展對職后融合教育師資的培養研究[A].四川省教育學會教育學專委會[C],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