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生花
在一個班級中優等生雖屬少數,但他們是班級的脊梁,他們在班級中的引領作用和榜樣效應顯而易見,他們對班級榮譽和良好班風的形成貢獻最大。在學習上,優等生以自己勤奮的學習精神和優異的學習成績贏得了同學的尊重和老師的熱愛,不論是吃苦精神還是科學有效的方法,都是全班同學的典范,對拉動其他同學的學習起了積極作用。不過也有一小部分優等生除學習以外的其他表現卻有些弱勢,需要老師的不斷“敲打”方能使其逐漸“完美”。
一、優而自滿
個別優等生由于學習成績在一段時間內一直較突出,在他那個小圈子里長時間的領先地位使他似乎飄飄然了,于是自滿了起來。在學習上滿足于現有成績和水平,不求上進,沒有更上一層樓的打算,沒有求得更高境界的行動,有的甚至由于驕傲致使學習成績出現了下滑趨勢。對于這樣的同學,教師應及時發現,指出其不足,遏制自滿情緒。通過說教,使其認識到,學習的最大敵人就是自滿,使其明白不進則退和學無止境的道理,要鼓勵其勇于攀登學習的高峰,不斷刷新學習成績。
二、優而生惰
部分優等生由于學習成績不錯,在學習上感到“還算輕松”,于是放松了學習勁頭,把玩的時間放在了第一位,擺錯了玩和學的位置,逐漸地用于學習的時間少了,惰性占據了主導地位。由此懶得讀書,懶于寫字,停止了預習,忘記了復習,各種學習計劃不能付諸行動,得不到實施,學習成績要么保持現狀,要么一落千丈。這些學生,需要加大督促檢查力度,不能使他們的學習情趣因懶而生惰,因惰而生“銹”。要及時給予幫助,使他們盡快意識到懶惰給自己的學習帶來的危害性。要讓他們始終保持清新敏銳的頭腦,阻止惰性的侵蝕,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強勁的學習勢頭,使學習一優再優。
三、優而自私
也有一些優等生由于學習好,一直以來在家里得到家庭的優待甚至寵慣,吃好的,穿好的,只要父母家人的關心與服侍,不考慮父母家人的感受,獨斷專行,由著性子想干啥就干啥。在學校也受慣了老師的“寵”和同學的尊,在心理上占盡了上風,自私心日益嚴重,只接受幫助,沒有助人為樂的精神。同桌缺少了學習用品,別指望從他那兒得到幫助;同學在學習上碰到了難題,他裝作不會不懂。這些學生與日俱增的自私心并非與生俱來,而是被家庭和學校慣起來的,所以解鈴還須系鈴人,要使他們改正缺點,還需家校結合,從多方面入手進行教育。首先,說服教育,以物喻人,幫助他們認識自私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的危害,知道自私行為是與和諧社會格格不入的,是和人的生活生存不協調的。其次,教師和家人都要以身作則,做助人為樂的表率,讓他們在別人的影響下受到幫助別人的熏陶,在別人的幫助下得到幫助別人的啟發,克服自私心理,改掉自私行為。
四、優而低能
一優遮百丑,有時學習成績好就掩蓋了優等生所有的不足甚至錯誤。其實有些優等生的探究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甚至生活能力、交際能力等并不突出,更不是出類拔萃的。這些學生甚至是優在表面,劣在里面。真正要使他們干一件實事,解決一些問題,他們便不再突出,學到的知識用不上,腦中的彎兒轉不過,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并非學生本身之錯,應該說是教育,尤其是應試教育出現的問題。只有真正全面貫徹落實了素質教育,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教育學生,使他們清醒:單純的學習好,考試成績高,未必就是成功。綜合能力提高了,素質全面提高了,才是趨于成功的。要引導優等生全面發展,要學知識學文化,更要學本領學創新,做品學兼優,才智雙全的好學生。
五、優而脆弱
在優等生中,似乎脆弱經不起打擊的要多一些。他們在學校得到的多半是優厚的“待遇”,習慣了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贊譽,嘗慣了被寵的滋味。在家中也由于學習成績高而被全家人慣著,好話哄著,好吃供著。養尊處優的時間久了,受到的批評和挫折少了,心理承受能力缺乏必要的歷練,剛性弱化了,毅力缺少了。受不起半點打擊,碰到一點不順利和不順心的事就利用極端方法對待,一經遇到丁點挫折,心理防線即被摧垮,動輒離家出走,給家庭、學校和社會都造成了傷害。這些原因的形成,有著自身原因的一面,也有教育不當而使然的一面。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的成長應該經歷多種磨練,包括必要的懲戒教育和苦難磨練。對待優等生更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比如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勞動、班級管理等獨當一面和承受壓力的工作讓他們完成。鼓勵他們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競賽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也使他們嘗到失敗的痛苦。這樣給他們創造了鍛煉的機會,他們得到的鍛煉多了,在一次次的心理歷練中逐步得到了成熟,自然就變得越來越堅強了。
良玉精雕方成器。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優等生的全面教育。對優等生的缺點一要早打預防針,防患于未然;二要對癥下藥,扼殺于萌芽狀態。對優等生的不足必須有的放矢,使他們知道自身的毛病,了解自身的問題,從而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樹立高遠志向,努力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優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