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周向陽(1991.8-),男,山東萊州人,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書法創作與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01
《兩個家庭》是女作家冰心在1919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現見于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的《冰心精選集》。
《兩個家庭》通過“我”的視角,展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一個生活美滿,到處充滿生機與活力,而另一個則是雜亂無章、兒女啼哭、生活矛盾尖銳。
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里面,丈夫都是英國留學回來的高材生,不同的是,一個妻子是受過高等教育且有涵養的知識女性;另一個則是一個宦家小姐,一切的家庭管理都不知道,只知道天天出去應酬宴會,更不懂得教育孩子。
作者通過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尤其通過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突出悲劇發生的必然性,也是用家庭的對比,悲劇的發生,突顯了在一個家庭當中,女性的重要性。
文中講到這樣一段對話:“我同亞茜翻譯了一本書,已經快完了,今天閑著,又拿出來消遣……亞茜微微笑說:我哪里配翻譯書,不過借此多學一點英文就是了”[1]。這段話突顯了一個家庭的和諧、生活的悠然、通過夫妻之間的同心協力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快樂。更突顯一個知識女性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作用,既知書達理,又在家庭和諧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而另一個家庭,如文中所講對話:“三哥說:‘這又奇怪了,我們一同畢業,一同留學,一同回國。要論職位,你還比我高些,薪俸也比我多些,至于素志不償,是彼此一樣的,為何我就有快樂,你就沒有快樂呢?陳先生就問道:‘你的家庭什么樣子?我的家庭什么樣子?三哥便不言語。”[2]在這里,作者通過兩人對話的形式,說明在兩個男人背景經歷、前提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一個和諧的家庭是多么重要。
我們看到,這兩個男人的出身,所受的教育幾乎完全一致,甚至文中的陳先生工作還好點,薪俸還高點。但陳先生卻一直是自卑的,用文中的話說,就是只能一天一天的消沉,覺得生活失去意義,甚至到最后陳先生去世。悲劇的原因就在于妻子的不知書達理,不懂得家庭的重要性,造成了矛盾的尖銳。
作者正是借兩個家庭的對比,突顯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但實際看來,又都是在圍繞男權來寫,好像十分矛盾,其實不然。作者在強調男權的環境之下,從側面反襯女性,文章有多少寫男人的句子,就有多少女性的襯托。一個好的女人和一個不懂禮節的女人的差距,正是這個社會所要使女子改變,給女子受教育權利的需要。
文中以男性的工作需要、家庭的生活需要,說明女性各方面的重要,正是文章的高明之處,其意義也便達到了。
全文幾乎都在講,女性如何服務于家庭,而使家庭變得幸福美滿。這不是對女性的貶低,而是以低反高,真正的用意便是使讀者明白女性的重要。
作為女性作者的冰心,在這個女性作家剛剛開始出現的時期,作者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說明一位知識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爭取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在當時,這是大多數女作家的共同特征,在這個開始追求男女平等的時代,正需要這些激進的女性知識分子站出來為女權講話。
在爭取女權方面,作者認為自己受教育的經歷是好的,女性應該受教育。所以她推崇女性受教育,她用一則故事,含蓄的講述著她的觀點,通過她的故事讓人們懂得這其中就是這樣的道理,明白她的真實用意,也是難能可貴。
作者在文中以烘托男權為主,反襯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實際是在為女性在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爭取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得到社會公認,在告訴男性女性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告訴女性要想有地位就要讀書受教育。無形之中又說明了只有教育才能男女平等,社會公平。
文章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在于作者在為女性爭取權利。作者沒有直接說明女性就是應該受教育,而是通過一則含蓄的故事,將道理蘊含其中,使道理在故事中淋漓盡致的體現,這就是含蓄。所以,作者的觀點更容易被人接受,也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兩個家庭》的內在美。
文中看似一切圍繞男權主義,但實際又是在反應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反諷的意味十足,這種反諷也指的是一種反襯。
《兩個家庭》一文的現實意義就在于此,通過矛盾尖銳的家庭與幸福美滿的家庭的鮮明對比,含蓄的表現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在社會上應有的重要性,正是作者的本義所在。文章以男性的工作需要、家庭的生活需要,說明女性各方面的重要,達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正意圖,是一篇情節豐富、可讀性強、又不失哲理的短篇小說。
注釋:
[1]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的《冰心精選集》第五頁。
[2]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的《冰心精選集》第六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