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設計涉及變速器分離操縱系統,具體為一種工程車變速器分離系統的設計,保證了離合器能夠分離柔和,接合平順,減少磨損。延長離合器和整個傳動系統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工程車變速器;分離操縱;使用壽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9.008
0 引言
隨著商用車的快速發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商用車的舒適性是客戶關注的重要指標。離合器是汽車傳動系統中直接與發動機相聯系的部件,它負責動力和傳動系統的切斷和接合作用。如果離合器操縱系統設計不良,會發生分離不徹底、接合不平順、起步困難、變速器異響等故障。
本設計公開了一種變速箱分離系統的設計方式。目前可在工程車變速箱上廣泛使用,本設計方法有效的避免因變速箱設計不合理而導致的整車分離不徹底的故障。可有效切斷動力,保證順利掛檔和換擋,平順接合動力使汽車平穩起步。如果分離不徹底,會出現一系列后續故障甚至打齒。
1 設計原理
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當司機踩下離合器踏板時,推桿與分離叉臂相連接,分離叉臂與分離叉軸焊接,組成分離叉軸及分離叉臂總成-9,分離叉臂向前推,帶動分離叉軸向發動機方向旋轉。分離叉軸上有鍵槽,與分離撥叉-24相連接,分離撥叉圍繞分離叉軸向前旋轉,從而推動分離軸承向前運動。分離軸承推動分離指,分離指帶動離合器壓板離開摩擦片。從而使飛輪與摩擦片產生間隙,實現分離全過程。
2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離合器分離時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具體零件爆炸圖。
3 設計內容
a. 分離叉臂初始長度和角度,便于與整車推桿相連。
b. 分離軸承初始位置確認,保證分離行程和磨損行程。
c.分離撥叉的設計,結合部用漸開線圓弧。保證前進和后退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漸開線推動分離軸承作用面。
d.以本發明為標桿實現了模塊化,為今后類似產品設計提供了依據,大大的節省了設計時間和降低了設計難度。
4 具體實施方式
此設計分離撥叉與分離軸承的推動面為漸開線圓弧設計,保證推動分離軸承時用漸開線推動,保證分離軸承在一軸蓋上滑動時作用力始終作用在過軸承圓心的一條直線上,使分離軸承受力均勻良好,不產生偏心。市場上許多廠家此處用圓弧推分離軸承,這樣隨著分離軸承向前推移,推力產生的偏心越來越嚴重,極容易造成分離軸承卡在一軸蓋上,出現離合器不能分離的故障。即使不卡住一軸蓋偏心受力也使分離軸承不正位磨損一軸蓋,使分離力加大。離合器結合不平穩,發生抖動,伴有沖撞。極大的影響分離軸承、一軸蓋和離合器摩擦片的使用壽命。分離叉臂初始長度為連接孔距88mm,向上向后10度。這樣可以最好地與推桿相連。分離軸承距離合器止口距離為8mm,分離行程14mm,磨損行程12mm。這樣通過計算可知分離撥叉初始位置向上向前4度。可突現上述功能,并且保證向前14mm,向后12mm內始終作用在漸開線上。如離合器自由行程過小,會發生離合器打滑現象:起步時,汽車不能起步或發動機動力不能完全輸出;行駛中發動機動力不能完全傳遞到動力部分,行駛無力。如離合器自由行程過大,會出現分離不徹底故障:離合器踏板踩到底后仍掛檔困難。本設計操縱潤滑系統為軟管油杯式潤滑,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潤滑分離系統,而且油脂一旦不足,油杯便于更換。如潤滑不足,容易產生離合器異響:當離合器分離和接合時發出不正常的響聲,缺少潤滑劑,軸承發生干磨或損壞。
我公司以此為標桿,編成了設計程序,實現了數字化和模塊化,為今后類似變速箱設計提供了極大的理論和實際依據,大大地節省了設計時間,降低了設計人員的設計難度。
參考文獻:
[1]劉惟信.汽車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2]鄭文偉.機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富薇(1986-),女,遼寧本溪人,本科,工程師,從事汽車變速箱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