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組通過實驗總結提煉了輸煤系統中調心托輥密度分布和皮帶跑偏之間的聯系。自主設計了大空間雙中心調心托輥組、螺旋式煤流微距調節器、外掛式煤流微距導流板;聯合廠家設計煤流聚攏器(廠家已申請專利),使用排渣滾筒和加裝滾筒積煤積冰清理器,其有利的避免了皮帶跑偏導致的皮帶磨損,解決了導流板可能脫落砸傷皮帶的難題,增加了糾偏裝置的可靠性及實用性,延長皮帶壽命。
關鍵詞:大空間雙中心調心托輥組;調心托輥組密度分布;螺旋式煤流微距調節器;外掛式煤流微距導流板;煤流聚攏器;排渣滾筒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9.019
1 概述
我廠Ⅰ、Ⅱ、Ⅲ、Ⅳ期三套輸煤系統共有膠帶輸送機76條,再加上斗輪機上取料帶、配料帶、堆取料帶等皮帶,皮帶總共將近一百條。機械班所轄皮帶總計34條。膠帶輸送機皮帶跑偏問題是影響皮帶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跑偏會導致皮帶邊膠磨損加劇,皮帶從邊線分層,影響皮帶強度,導致皮帶壽命迅速減短。
2 存在問題
皮帶跑偏原因主要是有:(1)起作用的調心托輥組數量不足;(2)落煤點不正導致跑偏;(3)皮帶機架不正;(4)滾筒粘煤等。在傳統的解決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方式為:(1)是更換和加裝調心托輥組,確保有足夠的調心托輥啟到調偏作用;(2)加裝煤流調節板(包括專用煤流調節板和鎖氣器收口擋板);(3)是調整皮帶機架,確保皮帶機架偏差量小于規定值;(4)是加裝清理裝置,清除滾筒積煤。但是傳統的調心托輥組及糾偏裝置存在有其局限性及缺點,影響糾偏裝置效果及存在設備隱患。
3 改進
3.1 起作用的調心托輥組數量不足導致的跑偏
3.1.1 錐形調心托輥的改進
錐形調心托輥組也存在一些問題:(1)其托輥下部為角鋼,雖是錐形,但是如果煤粉較濕時,其上容易積煤,積煤過多后就出現卡澀托輥的狀況,而且無法做到自行清理;(2)其轉軸位置太高,導致橫切力矩太大容易出現轉軸扭斷卡澀;(3)其轉軸位置無有效密封措施,暴露容易積粉卡澀,導致調心托輥不轉;(4)其跑偏調節為線接觸調節,調節力在跑偏較大時存在調節力不夠、不能有效調節的現象。
針對其存在的問題,班組對其進行了改進。(1)將托輥底部角鋼改為大空間方形架,托輥底部為大空間孔洞,煤粉無法積聚,不易積煤;(2)轉軸高度降低,其整體結構下移,使其力矩臂減少,讓其更貼近底部支架,使其支持托輥的大空間方形架兩側低于機架,起到機械限位的作用;(3)轉軸處有擋煤板,將整個轉軸密封在其內,不讓轉軸積粉與進煤泥水等雜物,起到防塵罩的作用;(4)中間采用雙托輥模式,增加其作用面積,增強調心效果。
針對傳統的煤流調節器的弊端,班組自主設計的螺旋式煤流微距調節器:主要利用T形螺紋絲杠旋轉帶動煤流調節板改變其傾角,實現對煤流落點的調節。其主要特點是能夠實現對煤流調節板的微距調節,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調節便捷、效果顯著,運行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對落煤點進行快速調整。
3.1.2 外掛式導流板
為解決導料板安裝問題為解決原導流板的問題,我們自主設計了外掛式煤流微距導流板。剛開始我們將導流板固定鉸軸的安裝位置由落煤管內移到落煤管外,該方案實施困難,需割開落煤管才可安裝,同時依然存在不好觀察的問題。經進一步改進,我們采用在導料槽上安裝導流板固定鉸軸的方案,該位置安裝方便,同時能有效的減少煤流對固定鉸軸及焊口的沖擊,其上的防塵罩可以作為觀察口,能較容易觀察導流板磨損情況。
3.1.3 解決問題
班組在Ⅳ期#3甲膠帶輸送機通Ⅳ期#4膠帶輸送機落煤管加裝班組自己設計的“外掛式煤流微距導流板”,在Ⅳ期#5甲膠帶輸送機通Ⅳ期#6膠帶輸送機皮帶落煤管處加裝“螺旋式煤流微距調節器”,加裝糾偏裝置后,設備跑偏情況消失。
3.1.4 煤流聚攏器
班組還與廠家聯合設計了一種煤流聚攏器(廠家已申請專利),其原理為自調式導料槽,其導料槽與皮帶可自行調節,皮帶跑偏后其作用在皮帶調節輪上,由于其行走輪能在機架上左右活動,其導料槽自動向皮帶跑偏一側運動,同時其還能對皮帶起到糾偏作用,保證皮帶一直在中間位置,其內部有兩道喇叭口的煤流聚攏板(內寬外窄),將落煤管下方的落煤聚攏到皮帶中間位置,減少其撒煤的可能。
3.2 皮帶機架不正
Ⅳ期#4膠帶輸送機和#6膠帶輸送機存在無規則跑偏情況,其中空載及取料時跑偏存在不規則跑偏,經檢查發現#4、#6膠帶輸送機存在地基下陷,各機架連接位置高低錯位最高達4cm左右,皮帶機架不在一條中心線上。班組對其機架進行調整對膠帶輸送機機架近50組進行重新調整、找平、固定,確保皮帶支架中心線對正,通過機架調整解決了因基礎下陷導致的皮帶跑偏問題。
3.3 滾筒粘煤
Ⅰ、Ⅱ期丙懸臂斗輪機皮帶跑偏,在懸臂前頭狀況明顯,經檢查發現其存在滾筒積煤不易清理等原因,Ⅰ、Ⅱ期乙門式堆取料機堆取料帶皮帶跑偏,其改向滾筒積煤達8cm,嚴重影響皮帶的使用。班組對現場幾乎全部的改向滾筒內側約2cm處加裝積煤積冰清理器,采用#8或#10槽鋼制作,避免滾筒處積煤積冰嚴重,同時對于斗輪機上其皮帶行程較短,積煤無法排出狀況,班組采用排渣滾筒的方式,在Ⅰ、Ⅱ期丙懸臂斗輪機前頭加裝排渣滾筒,效果較好。
4 結束語
該項目主要對輸煤系統皮帶跑偏狀況進行治理,在治理中有傳統的解決方式,也有創新的方式,部分創新成果在輸煤系統跑偏治理過程中還是第一次使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班組提煉的經驗總結也對以后的跑偏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其成果可以在輸煤系統中進行推廣,具有較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火力發電職業技能培訓教材:燃料設備檢修[M].中國電力出版社.
[2]輸煤設備檢修規程機務部分[S].2011年版,鄒縣發電廠發布.
[3]本文采用的數據為鄒縣電廠燃檢隊機械班所轄門式堆取料機2013-2017年數據[S].
作者簡介:曹志敏(1988-),男,湖南郴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熱能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