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
西安高新第五小學 陜西西安 710065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學生85%的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可見,閱讀教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然而,據相關調查而知,部分學生不喜歡閱讀教學,對語文學習沒有過多的興趣。究其原因,是小學語文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經落實到小學教育領域很久了,但部分教師還沒有從傳統教育模式中轉變過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是沿用一言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授課,注重語文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閱讀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很少引領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使學生只能夠被動聽從教師授課安排,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不強。同時,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對于多媒體的運用,大都流于形式,進而使學生閱讀興趣培養不佳。
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補充,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具有促進意義。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自己為教學組織者、引導者,尊重學生差異性,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進而促進學生在活動中收獲知識與成長。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將學生帶入進知識的海洋中,讓學生沉浸于此,感受、體驗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體系,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這一切目標的實現,首先需要學生對閱讀教學充滿學習興趣,樂于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進而才能夠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針對上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必要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為學生開展適合發展的閱讀教學活動。
興趣是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有力保障,根據學生發展需要,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語文教師,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一定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興趣為導向,創新單一授課模式,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差異性,為學生開展生動的閱讀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閱讀動力,進而使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引學習語文知識。可見,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歷程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進而才能夠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平平搭積木》一文中,教師提前整合知識內容,為學生準備教學道具(積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搭建積木,教師給每一個小組分一些積木,讓學生根據自身意愿搭建積木,可以是房子、車子、大型超市等,增強閱讀教學趣味性,等學生搭建完積木,教師問學生:“搭建的房子這么漂亮,準備給誰住啊”,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說:“我們看看課文中主人公是怎么做的?”并且提出教學問題,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增強學生情感教育,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掌握閱讀課文。
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工具應運而生,將教育領域推進教育信息化中。小學語文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創新教師單一授課模式,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效的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授課,將語文知識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圖文并茂的知識,豐富閱讀教學形式,進而實現以興趣引領學生閱讀模式。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文中,教師提前整合課文知識,明確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烏鴉喝水》視頻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之后教師為學生示范閱讀課文,給予學生充分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教師在一旁加以指導,規范學生閱讀模式,進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讀寫相結合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具有促進意義,同時也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變革,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讀寫相融合,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進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王二小》一文中,教師為學生開展一個探究性活動,引領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具有大概的理解,之后提出討論主題,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闡述自身想法,之后讓學生結合自身想法,引導學生續寫課文,讓學生發揮想象能力,閉上眼睛去想象如果王二小沒有死的景象,讓學生將想象的畫面,運用紙筆記錄下來,進而增強學生讀寫能力。
同時,教師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發展需要、性格特點,為學生提供閱讀文本,讓學生在課下上圖書館進行閱讀文本,拓展學生知識面,進而增強學生閱讀能力。例如:讓學生閱讀《我國四大名著》、《格林童話》等書籍。
綜上所述,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興趣是學生開展閱讀的有效途徑,學生對閱讀教學具有興趣,有助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尊重學生主體性,根據學生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構閱讀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進而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