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邦霞
摘 要:游戲對中班幼兒有獨特的教育價值。游戲能使孩子學習與人交往,讓內向孤獨的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膽小怯懦的孩子變得勇敢堅強。游戲能教孩子學習自理生活、認識季節,還能讓家長、孩子和老師更親近。
關鍵詞:游戲;幼兒;教育價值
我是轉崗的幼兒教師,5年前由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轉教中班幼兒。剛開始時,看到一群四五歲的孩子像小鳥一樣蹦跳歡笑,我很是高興。可是,一到上課,看見兩間教室中八九十個孩子擠在一起,哭叫聲、打鬧聲混成一片,我一下子懵了。大約一年時間,我上課時除了聲嘶力竭地喊叫和一遍遍敲打桌子警示之外,別無教育良方。就在我的教育生涯遭遇瓶頸期的時候,是《指南》救了我。
2013年9月,我們幼兒園領導外出學習歸來,給幼兒教師人手一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南》讓我了解了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3個年齡段幼兒保育和教育的合理期望,讓我明白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個體差異性、學習品質和學習特點。
通過學習《指南》,我自己悟出了教中班幼兒的基本方法:活動+游戲,并堅持把“活動和游戲”貫穿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這樣,孩子們漸漸喜歡上活動和游戲,哭鬧惹事的越來越少,越來越可愛,家長也喜歡上了我這個年長的幼兒老師,很少再到園告狀,更多的是來交流孩子的可喜變化。
《指南》“說明”強調: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單純追求小學化的知識技能學習和超前教育、強化訓練。
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幼兒一天的活動離不開游戲,游戲貫穿于幼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之中。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學會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科學設計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開發智商,培養情商,促進體、智、德、美全面、有序、協調發展,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
下面是根據我園中班幼兒的特點,我自己設計的各種富于教育意義的游戲。
一、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與人交往
1.在游戲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指南》的“語言”板塊教學中,我運用角色扮演,讓幼兒體驗不同人物的感受。
2.在游戲活動中找朋友
隨著音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將孩子們拉成一個圓圈,邊跳邊唱,音樂結束時,幼兒便找到一位自己喜歡的朋友。
3.在體育活動中找朋友
跳圈活動——將嘩啦圈一個一排,兩個一排,豎放在操場上。讓幼兒找一位小朋友手拉手并排跳過好多圈,一輪結束再變換形式。
游戲中,孩子們都喜歡拉著他人的小手跳。看著他們燦爛的笑臉,我很激動。
二、讓孩子在游戲中活潑開朗
《指南》的“社會”板塊中指出:為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
人的社會性需要從小培養。中班的幼兒有的內向,膽小,不敢說話;有的孤僻獨處,不愛與人交往。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了《拉拉小手笑一笑》活動。讓他們喜歡誰就找誰,如果沒找到就來拉拉老師的手和老師交朋友。讓幼兒感到交往的快樂,逐漸建立親密的幼兒關系,師生關系。
剛升入中班,有一部分幼兒孤獨無助。我利用手指游戲,教會他們勇敢地伸出小手跟自己玩;利用積木游戲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在玩積木的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分享。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游戲活動,不合群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利用活動,讓幼兒給小朋友們介紹自己——《我是誰》《我最棒》。通過一這些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們都敢說話,愛說話。
三、讓孩子在游戲中勇敢堅強
《指南》的“健康”板塊中提到: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學習的機會。
我設計游戲,既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也要考慮性別特點。如,袋鼠跳——將幼兒分成男女兩組,雙膝膝蓋夾住皮球像袋鼠一樣的跳。這一游戲最適合男孩玩,因為具有挑戰性和未知性。
在游戲活動中,有時幼兒摔倒了,教師不要責備、呵斥,也不要過分保護,放手讓他們大膽嘗試,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學會堅強。
四、讓孩子在游戲中心靈手巧
1.游戲讓孩子愛吃蔬菜
“健康”板塊中提到:為幼兒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樣化的食物,均衡營養。
可是,有的幼兒根本不吃蔬菜,于是我設計了一個《蔬菜寶寶講故事》的游戲。這個游戲讓孩子們了解了吃蔬菜的好處,也知道了營養缺乏的危害。這樣,一些從不吃蔬菜的小朋友喜歡上了蔬菜。
2.游戲讓孩子學會了自理
“健康”板塊中還提到: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根據這一要求我設計了一系列游戲:穿衣服、脫衣服、穿鞋、穿襪、系鞋帶、扣扣子等比賽,教會幼兒自己的事自己做。
3.游戲讓孩子認識季節
如,《尋找春姐姐》《尋找秋果果》《尋找夏衣裳》《尋找冬爺爺》,讓幼兒尋找各個季節的植物和動物,大概了解季節變換、懂得根據季節增減衣服。
五、讓游戲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
通過每周的游戲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一天的在園生活。讓幼兒把在園里所學的游戲,教給家長。我還利用空余時間,把幼兒游戲的圖片,活動的小視頻發到家長群里。家長們忙碌一天后打開微信,看到自己孩子在園游戲中的表現,非常高興,有的不停地說:“老師辛苦了!”。
這些,都讓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兒教師的價值所在。
六、在游戲中讓孩子與老師更親近
每一次的游戲,所用玩具都由老師搬出來的。每當游戲結束時,孩子們都搶著收玩具、搬玩具。好像是在回味游戲的快樂,又好像在表明他們會自己做事了,還好像很想幫幫老師。師生關系就是這樣在一次次的游戲中親密起來,和諧起來。
總之,是《指南》讓我發現了游戲對幼兒的獨特價值,是《指南》讓我學會了做幼兒教師,是《指南》讓我的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
[2]王振宇.兒童心理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