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芬
摘 要:叛逆期是每個學生幾乎都要度過的一段時光。叛逆期的學生主要表現為逃學、對家人冷漠、沉迷網絡、早戀、不自信等,面對叛逆期的學生,家長和教師都會感到頭痛,那么如何幫助學生擺脫叛逆期呢?對叛逆期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進行了闡述,希望對家長和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青春;叛逆;小學生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和智力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養成的習慣和性格將會影響其一生,可見,小學階段的教育顯得格外重要。小學階段的教育注重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進行全面的培養,這不僅要讓學生的智力得到提高,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德育,最終實現整體水平的發展。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已經涉及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由于學生缺乏判斷力和分辨能力,在面對網絡誘惑時,難免會誤入歧途,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形成一些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加上得不到家長和教師的重視,導致形成叛逆心理,并對長遠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教師和家長在這一階段要做好引導和監督,對叛逆期的學生給予忠告和建議,增強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程度,最終達到成功教育的目標。
一、直擊學生叛逆的成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慢慢增強,他們越來越希望得到家長和教師的關注,然而由于家庭教育的問題,使得學生在家中沒有發言權,自尊心受到打擊,因此,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差,凡是父母的意見一律不聽,一直站在父母的對立面;而在學校也是如此,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妥、學生的思想得不到交流、學生的地位被忽視等這些都導致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破裂,形成叛逆心理。還有一些學生本身是學困生,本來就自卑,再加上老師一碗水端不平,偏向優秀的學生,這也會引起學生心中的不滿,從而與教師形成對立面,不再順從教師的課堂紀律,形成叛逆的心理,甚至還有些極端的表現,這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究其原因,教師要想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德育,就要從根本原因入手,全方位改善學生的叛逆心理,從而讓學生不再叛逆,健康快樂地接受教育。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從學生叛逆的原因中發現,教師的原因占主要,因此,在培養學生德育時,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出發,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情緒和思維的變化,以朋友的方式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尊重學生的發展,并在教學中加以引導,而不是以教師的身份去壓制和貶低學生,這樣一來,首先在保證身份平等的同時,給學生以親切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比如,在一次授課時,某位老師看到一位學生興趣不高,上課睡覺,還擾亂其他學生學習,下課后就主動找他聊天,得知因為父母離異,使得他現在無心讀書,得知這一情況后,經常與他聊天,開導他。這位學生有一次因為身體不適沒來上課,老師就主動去給他補課,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溫暖很是感動,從此下定決心努力學習,不再叛逆。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掙脫叛逆期,促進其發展。
三、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
為了能夠在當今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家長給學生報各類補習班,生怕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而在學校更是如此,教師一直注重學生的成績,以應試教育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的輔導。學生在小學就一直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來,生活中得不到放松,對學習產生了厭倦,但是每次與父母溝通時都是不理解,得不到安慰,使得學生的心理壓力得不到釋放,使得這種思想越積越深,等到一定階段后得以釋放就形成了叛逆心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要開設心理課程,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學生釋放壓力,比如,在課程中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游戲活動,在開發學生大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智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從而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在學校中成長和學習,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學校和家庭教育結合
從學生叛逆的原因來看,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原因,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我們就要從學校和家庭雙方面入手,通過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再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掌握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表現情況。與此同時,教師和家長改變原來持有的態度,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教師和家長的鼓勵和重視,在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在取得成績時給予夸獎,從而實現教師、家長、學生之間融洽的關系,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師,更離不開家長,所以,這就需要三者的融合,最終實現學生健康成長的局面,這也是每一位家長和教師的心愿。
綜上所述,學生的叛逆期并不可怕,教師要加強關心和愛護,從叛逆期的成因入手,根據學生身心特點給予尊重和耐心指導,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當然還要抱以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發揮其特長,指引學生在十字路口的前進道路,讓學生跳出叛逆期,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提供有利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朱凌.叛逆期的孩子該如何教育[J].農村百事通,2009(14).
[2]邵會敏.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J].群文天地,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