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尚平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讀整本的書,提高閱讀品位。試從整本書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階段如何激發(fā)興趣、指導方法、交流分享等方面就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做個初步探索。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教學;閱讀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整本書閱讀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非常重要,并對整本書閱讀提出明確要求,這是回歸語文教育之本。然而,整本書閱讀,不同于傳統(tǒng)語文學習的篇章閱讀或片斷式閱讀,無論從閱讀量還是閱讀的難度上都極具挑戰(zhàn)。因此,有效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加強整本書閱讀教學,探討整本書閱讀教學是目前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下面略談整本書教學的一些嘗試體會。
一、讀前指導:借助信息技術,激發(fā)閱讀興趣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從電視、電腦、手機等網絡社交工具與媒體獲取信息,整本書閱讀可以充分整合圖像、文字、聲音、視頻等資源,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湯姆·索亞歷險記》新書推薦閱讀教學為例,在導讀中,設計了節(jié)選動畫片《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幾個精彩片斷播放,為學生閱讀制造了懸念,提高了閱讀期待,從而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接著,新書推薦教學,注意引導學生從書的封面書名、作者、附言、插圖等方面瀏覽,獲取我們想得到的信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湯姆·索亞歷險記》從書名引出提問,你覺得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誰?小說關鍵詞應該是什么?什么叫歷險?學生抓住關鍵詞“歷險”,就可以了解書的相關內容(或思想感情),并知道這本書是圍繞湯姆·索亞展開敘述的。由此再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作者是怎樣寫出湯姆的幾次歷險,你能用小標題的形式寫下來嗎?
其次,關注作者,再設計讓學生借助網絡資源閱讀相關材料,了解馬克·吐溫的生平事跡和創(chuàng)作經歷,了解是“世界小說大師”的馬克·吐溫先生。圖書封面上的附言讓我們讀出了很多的信息。這些信息大多意在說明書的重要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重要價值:《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代表作,是世界經典文學名著,是“英美200年來最偉大的書之一”,可見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魅力不減。
這樣,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然融入整本書的閱讀中。學生對作者、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故事內容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整本書閱讀”起了很好的預熱作用,幫助學生深層把握作品的主題內涵。
二、讀中指導:制定閱讀策略,指導閱讀方法
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組織和指導學生對一本書進行閱讀、討論、賞析,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整本書閱讀包括整體閱讀、檢驗閱讀、賞析閱讀和探究閱讀等不同層次。閱讀指導課主要是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如何閱讀,針對不同閱讀目標,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
在《藍色的海豚島》閱讀教學指導時,首先指導運用瀏覽略讀,了解整本書的大概內容,講述卡拉娜獨自在海豚島生活的情景。接著,通過精讀圈點勾畫批注好詞、佳句、章節(jié)進行閱讀,體味文章的精彩描寫;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體會人物性格特點,通過舉一反三把握整本書精髓等等,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的不同方法。同時,指導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及如何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創(chuàng)新的能力等,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三、讀后指導:組織分享交流,培養(yǎng)閱讀品質
在整本書閱讀收尾階段,通過整本書閱讀總結教學,組織各種形式的分享交流活動,引導孩子閱讀完一本書之后,以各自喜歡的形式匯報自己閱讀的收獲。
1.心得交流會
組織共讀一本書,如《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每周利用固定時間,輪流上臺,讓學生做分享讀書,讀故事片斷,講故事情節(jié),發(fā)讀書感想……給學生展示空間,促進學生閱讀整理。學生有了表現的舞臺,自然會樂此不疲地進行課外閱讀。我們還通過微信群,讓沒有機會上臺發(fā)言的學生通過微信,隨時分享他們的收獲,交流他們讀書的感受。
2.讀書知識競賽活動
學生讀書需要有動力,而知識競賽就會很好地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學生讀書之后,通過組織學生講述所讀書籍的內容,故事比賽、朗誦大會、擂臺賽、知識競賽等,“尋找最會讀書的你”“我是小小閱讀王”,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組織學生交流自己閱讀的方法,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收獲、感悟或困惑,或對書中的人物及寫法進行點評,或把讀過的內容自編成小品、課本劇等形式進行表演。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體會讀書帶來的好處,收獲閱讀帶來的豐厚收獲。
3.讀書小報制作與展評
讓學生根據所讀書目內容設計與制作讀書小報,一則使學生有目的地閱讀,二則幫助學生通過展評,邊讀邊思,并把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或需要的資料及時摘錄,積累語言并靈活運用,以提升整本書的閱讀效果。
總之,“整本書閱讀”通過激發(fā)興趣、指導方法、交流分享等方式深入探究,帶領學生一起在閱讀的基礎上體會、感受,引導學生對整本書有個性地解讀,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闡釋與質疑,逐漸學習深層次解讀作品,生成多樣性和生活化解讀,最終讓學生體會閱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托馬斯·福斯特.如何閱讀一本小說[M].梁笑,譯.海口:南海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