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愛華
一、教學背景
2017年福建省中考語文《考試大綱》明確了古代詩歌的考察要求:“了解古代詩歌的文學樣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在教學中設計多種情境,讓學生“讀、思、品”,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
二、案例描述
(一)引“飛花令”,激發興趣
師: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今天我們也以“飛花令”的形式來說說“月”。
生:張若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生:李白“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師:看來大家積累“月”的詩句還可不少,非常好!今天,我們來欣賞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感受蘇軾的詠月情懷。師:蘇軾是一個文學大家,我們以前讀過他的詩和文,同學們能列舉出來嗎?
生:《惠崇春江曉景》,生:《記承天詩夜游夜游》。
(二)走近蘇軾,了解背景
師:《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清朝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一出,余詞盡廢。”誰能介紹一下蘇軾?
生: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生: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生: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師:是的,看來大家對蘇軾了解不少。他的文學造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雖然21歲中進士,但曾多次被貶官。作者當時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求外放,輾轉各地當官。雖然多次請求調任到與弟弟蘇轍近一點當官,但是到密州這一愿望還是無法實現。當時他與弟弟已有七年沒見,蘇軾兄弟情誼濃厚,時值中秋,面對明月,怎不起故園情?
師:“水調歌頭”在文中指什么?“中秋”又指什么?
生:“水調歌頭”指詞牌名,“中秋”指題目。
師:大家還能說幾句關于其他節日的詩詞嗎?
生: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生:重陽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倍思親。生:元宵節: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生:……
師:非常好!再次表揚同學平時對古詩詞方面的積累,大家要繼續保持!
(三)傾聽作品,初步感知
師:我們先來聽一遍錄音整體感知一下這首詞。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把書拿起來,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首詞,力爭讀出作者的那種思親之情。
生:自由朗讀,教師邊巡視邊做朗讀指導。
師:我們請兩位同學示范朗讀,其他同學聽讀、評議。
生:劉煬同學有個字讀錯了“綺”讀qǐ。張云飄讀得很好,聲音洪亮。生:劉煬同學語速有點快。張云飄同學語調舒緩,有韻味。
師:很好,比如“明月幾時有”就該讀的比較舒緩。但是兩個同學的重音都沒讀出來。比如“問青天”“問”就該重讀。師:看來,我們在詩詞朗誦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今后還得加強訓練。下面我們齊聲再來朗讀一遍,讀的時候要注意重音處理以及節奏的劃分。
生:齊讀。(配樂)
師:這首詞是中秋名篇,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整體感知一下詞意。
生: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來回巡視,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字詞)
師(補充):詞前面的小字的是詞序言,交代了寫這首詞的緣由。
(四)品味詞句,體悟詩情
師:通過朗讀、翻譯,同學們已基本掌握了詞的大意。現在請大家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
生:四人一小組討論。
師:下面我們就進行大組交流。
生:我喜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與張若虛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異曲同工之妙,耐人尋味。
師:能聯想到“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非常棒。我們再看看詞的開篇第一句跟李白寫過的哪一句詩,有些相似?
生: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師:這句是蘇軾化用李白的詩。詞人的提問,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又像是在贊嘆中秋的美景,蘊涵了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生:我喜歡“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一句。一個“欲”,一個“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宮殿,但又怕高處(朝廷)的寒冷。
師:同學們的回答很精彩,能結合詞的創作背景來理解,比以往進步很多。
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認為這句話寫得很好。生活難免有起有落,人也有相聚和別離,就像月有圓有缺,很有哲理。
師:說得非常好,大家再把這句齊讀一遍。
生:齊讀這句詞。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表現作者的一種美好的祝愿。
師:這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作者唯愿離別的人們各自珍重,表達了他豁達,樂觀的思想。師(總結):大家剛剛很積極參與到了我們的課堂討論中,我想通過討論,大家一定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對比閱讀
《水調歌頭》與《記承天詩夜游》同是被貶謫時所作,但作者所流露出來的心境是否一樣?
生:《記承天詩夜游》中的“閑人”有自況的味道。《水調歌頭》雖有離愁愁苦,但又是樂觀的。生:《記承天詩夜游》也是借月抒懷,但有被貶謫的無奈和寂寞。《水調歌頭》雖孤獨,但卻樂觀豁達。
師:兩個同學說的都非常好。兩篇均寫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時,《水調歌頭》表現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記承天寺夜游》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六)音樂欣賞,再品其韻
多媒體播放歌曲《明月幾時有》,師生嘗試背誦。
(七)布置作業
1.默寫這首詞。
2.以“中秋”為題,試寫一句詩或者詞。
(八)板書設計
上闋:望月(寫景)借景抒情 下闋:懷人(抒情)情景交融
明月、酒、青天、風、清影、“我”(實寫)明月 宮闕 瓊樓玉宇 想 像
宮闕、瓊樓玉宇(虛寫)樂觀曠達 月圓(天上)人圓(人間)聯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