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遵循漢字教學規律,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識字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促進學生自主識字,使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一、巧妙設計情境,激發識字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每一堂識字課,把生字出現在一幕幕使學生喜愛、令學生驚奇的情景中,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上我創設大家都常見的家庭環境來引導孩子識字。比如說“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哭過鼻子,認識“哭”的時候,我就找兩個學生,一個扮演家長,一個扮演孩子,當“家長”責怪“孩子”的時候,孩子就兩只手揉著眼睛,學平時委屈時候學哭的樣子,引導大家識字,大家在模仿的過程中就輕松地牢記了“哭”字。教師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二、變換識字形式,體驗識字快樂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如在教學新課程“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我穿插了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的含義時讓孩子們“搭一搭”、“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游戲。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識字學習中體驗到識字的快樂。
三、教給學生方法,培養識字技巧
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孩子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種,可謂五花八門。老師可以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讓孩子們在識字過程中掌握識字技巧,從而更好地體驗和創造識字的樂趣,更加積極地去探索新知。例如:通過對比識字,在識字學習的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收集漢字的常見部件,并且進行“按部件歸類”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在學到“堆”字的時候,我就有意識地問學生,“堆”字右邊的部分我們在哪兒看到過,當學生通過努力回憶,說出“準”“誰”“難”的時候,我及時將它們寫在黑板上,再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抄寫在書上。一次,二次,久而久之,使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眼光變得很開闊,不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學,而是一組字一組字地學,學一個字,復習一組字。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再如:通過查字典識字。勤查字典是主動識字的一個重要有效辦法。“查字典”是學生獨立識字的一個工具,是語文的一項重要技能。低年級查字典不但能夠早日讓學生獨立閱讀,還可以復習鞏固拼音,因為學習音序查字法基本與認讀拼音是同步的,在學習查字法的同時也鞏固了拼音,學生是學中用、用中學、學用結合,取得了拼音與查字典學習效果的是引導探究識字。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發現規律,自主探究識字。如:教學《操場上》一文中的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詞語后,再出示:“拍、打、拔、跳、踢、跑”這幾個生字。然后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們經過小組討論后,立刻舉手,如“拍、打、拔”都有提手旁,都和“手”有關;“跳、踢、跑”都有足字旁,都與“腳”有關。還有的同學說:“我發現了這幾個字都是由熟字加偏旁得來的……孩子們敢于把自己的學習發現說出來,同時又與他人分享快樂,在學習中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對自主探究識字的愿望更高了,學習興趣也更濃了,識字效果也就更好了。
四、自作識字課本,引導課外延伸
教學需要課本,這是學習語文的憑借。然而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是因為課本能容納的東西實在是太有限了。盡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課本上幾次出現,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記憶的次數。至于生字的多義性,要在有限的課本中體現出來,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利用廣告牌、車站牌、宣傳匾等識字。引導學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機會,問問爸爸、媽媽,廣告牌上寫的是什么呀?那個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覺學生不但認識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還增強了生活的能力。有計劃地組織各類活動,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識字。我們可以放手讓他們注意積累,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收集,整理,編排,還是一個創造的過程。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