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蘭芳
摘 要:偉大的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閱讀是一個人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因此閱讀能力是一個人自學能力的核心因素,小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語文、英語等文科性科目中,它還是一項基礎性的綜合能力,滲透在小學階段的各個科目中。就新媒體時代下小學數學閱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展開論述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小學數學;閱讀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也是對數學語言學習掌握的過程,而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基礎的閱讀能力,數學閱讀和其他閱讀一樣,是對其中的文字語言、數學符號以及數學公式圖表等閱讀材料進行感知、理解、記憶的完整心理活動過程,因此在學生重要的打基礎階段的小學環節,借助功能豐富多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數學閱讀表達能力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數學語言水平,豐富學生數學語言系統等方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媒體在小學數學閱讀表達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分析
小學階段的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科目,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之后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階段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為此著重從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表達能力開始,基礎的閱讀能力是獲取數學題中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信息的關鍵環節。針對這一現實問題,為了極大提高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具有的多項功能,其具備的方便便捷性、生動及時性、信息交互性以及信息的海量性等多重優勢特征,滿足數學教學中的多樣化需求。因此它在小學數學閱讀表達能力的培養上可以發揮巨大的優勢作用。首先,它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豐富多樣的數學閱讀材料,突破了數學教材上單一材料的限制,從網絡空間上搜索各種數學典型例題,數學重要知識點,以及與數學有關的名人故事等,足夠素材的提供,對于開闊學生視野,創新學生數學思維具有顯著作用。其次,可以有效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教學難點,多媒體上提供的動態數學資源,其直觀形象性在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難點上要比紙質資源上的靜態預設資源便捷高效得多。其中特別是視頻動畫資源,小學生受年齡心理特征的影響對其甚是喜愛。
二、借助新媒體培養學生閱讀表達能力的應用策略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學習的引路人,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重的同時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同時自我約束性差,對此小學階段教師追求的理想教學效果就是寓教于樂。這種方式一方面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另一方面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表達能力的前提,不一定所有的教學材料都有恰當的故事,因此需要教師在恰當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尋找合適的故事,并配合適有趣的趣味插圖,使其最終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以學習“千克與克”的重量單位教學內容為例,如何在課程的開始階段借助有趣的課程導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引入曹沖稱象的數學典故,在古代那個技術條件極為有限的年代,如何準確稱出大象的實際重量?老師借助多媒體視頻播放圖片,邊講故事邊播放相應的圖片,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曹沖想到的辦法就是利用等量換算的方式了解大象的重量,首先稱出一頭大象的重量與多少塊石頭的重量是相等的,之后再了解一塊石頭的重量,石塊重量的累加即大象的實際重量。學生在接受故事的過程中激發興趣,同時簡單了解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傳授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之于閱讀活動,猶如鑰匙之于門鎖。良好高效的閱讀方法是開啟學生閱讀活動的必要條件,小學數學閱讀方法教學也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點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針對性的閱讀方法,確保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以教授數學知識當中的數學概念或是數學定義為例,這些內容都是數學教學中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內容,數學概念以及數學定義中的文字表達嚴謹簡練,每一個字都有實際的意義,對此,建議采用咬文嚼字法,在逐字逐句理解分析基礎上加以強化理解記憶,扎扎實實掌握其中蘊含的基礎數學原理,為接下來的數學計算以及題型的解答奠定基礎。以理解長方形或正方形等各類面積周長等概念為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教材上的定義逐字閱讀理解,并在相應的多媒體設備上呈現相關的圖片內容,如在計算物體的表面積或封閉圖形的大小時,講圖形面積部位畫陰影,指出陰影面積就是所求圖形的面積,再結合面積計算公式計算出相應結果。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
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是培養學生閱讀表達能力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總結,學生在數學閱讀中之所以呈現出不理想的閱讀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在閱讀環節往往是“有口無心”,單純對數學題目進行閱讀,對于如何更進一步地分析解決數學題,對于一般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以下面的內容為例進行詳細說明。老師將一道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案例呈現在學生面前,首先老師讓其從中挖掘解題有用信息,學生可以簡潔得出“其中參加音樂小組的學生有10人,而參加航模小組的人員有15人”,在此基礎上老師繼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題目內容,學生意外發現其中參與興趣小組總共的人數是25人,但是實際上該班級中實際人數只有22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教師借助學生好奇納悶的同時抓住恰當時機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展開相互之間的小組討論或者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把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表示得更清楚,來解決這一實際問題。這一教學過程的開展,不僅需要教師對教學節奏的把控,同時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教材深入分析,逐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從中體驗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對于樹立學生數學學習信心具有較大推動作用,同時對于學生良好數學學習閱讀思考習慣形成有顯著成效。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數學閱讀表達能力培養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至關重要,這為教師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要求,尤其是處于打基礎階段的小學教育,身處一線教學中的老師們可以充分挖掘利用新媒體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手段的優勢,為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積極建言獻策。
參考文獻:
[1]徐啟敏.新媒體時代小學數學閱讀表達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下),2016(11):279.
[2]鄭祖軍.新媒體時代下小學數學閱讀的方法及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