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飛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由于它在改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等方面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筆者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下面筆者就簡單談談自己在數學教學中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多種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并沒有固定的操作模式。筆者在教學中,常常是這樣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
1.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二年級的學生才六七歲左右,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學中為學生設置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能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新教材涵蓋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圖畫精美、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我們創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
例如:筆者在教學一冊的“比一比”時,創設了一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情境;在教學“9加幾”時,創設了運動會上給運動員送飲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學“乘加、乘減”時,創設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總之,創設情境,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生樂于接受。
2.明確學習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即教師應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第二冊“統計”這一內容時,筆者向學生提出了學習任務:“明天下午第二節課是體育鍛煉課,老師想安排一些你們喜歡的運動項目,到底安排哪些運動項目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與統計一下吧。”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便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務去了。
3.合作、探究
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后,教師就應立即引導學生開始合作、探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并且學生每個人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即學習任務已經落實到個人,小組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量長度”時,筆者讓學生分組測量,于是學生有的指揮,有的手拿粉筆做記號,有的充當標桿,有的用尺子量……每個人都興高采烈,洋溢著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測量,也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嘗到了合作的樂趣。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實際操作問題,也是理論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究:下面筆者結合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幾條比較重要的策略。
1.科學的組建合作小組
教師應根據班內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另外,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例如:筆者在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認識鐘表”時,小組內有“教師”,有“學生”,有“記錄”,還有“裁判”,學生的分工非常明確。又如:在開展數學活動課“小小商店”時,學生相約帶來了玩具、書、文具等物品,教室里開張了近十個小商店,有經理、營業員、收銀員、顧客……教室里熱火朝天但秩序井然。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如果不分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這樣的游戲,局面真不可想象。
2.以小組集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
傳統的教學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熱衷于分數排隊,比較強弱勝負,這種競爭性的評價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發展。筆者在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學生得到教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一步步邁向成功。像這樣以小組集體成績為評價依據來評價學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更有利于我們走出競爭教育的怪圈,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
以上便是筆者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使用的時間還不算長,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出現優生獨霸課堂的現象,學生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進一步的研究、改進,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筆者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我們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入。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筆者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迎接數學教育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