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運生
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在陪養學生基本素質的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課堂作為基礎教育的主陣地,直接影響歷史教學效果。因此如何以高質量課堂效率來進行歷史教學是每一個初中歷史老師應該注重的問題。本文重點介紹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狀以及不斷改進歷史課堂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價值;視野
在強調興趣、自主的新時期教育理念下,如何引導學生突破對歷史枯燥印象的固有認知,如何打造活力、創新的課堂是必要的教學思考方向。多元化的教學導入在歷史課堂中能夠起到助燃劑的作用,教師要跨越歷史教學單一知識范圍的界限,用豐富的生活趣味、新穎的感官感知、獨特的個性展示來充實知識點面,調動學生情緒,讓學生在快樂中深刻理解歷史。
一、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價值
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實緊密聯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系現實生活,聯系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日本歷史時,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明治維新的背景,內容,性格和意義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根據本國國情進行改革,重視制度改革和建設,向發達國家學習,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今天,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要推向前進,也需要處理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這樣一分析,學生就感到學歷史很有用處,從而,就對學好這門課程有了積極的認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二、良好的學習動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做好鋪墊
學生的內部動機能較長時間的維持學生的學習,內部動機激發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歸因訓練。它有利于學習心理障礙學生分析失敗的主、客觀原因。德威克指出,無能學生常常習慣地把失敗歸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學業生則把失敗歸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夠或策略不對,兩類學生的歸因傾向與他們的目標和信念有關。所以,對于學習信心不足的同學,教師要及時的給以鼓勵;而對于學習方法有問題的學生,教師則要給予方法上的指導。
所以,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就應充分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實際及其所需,了解學生學習的規律,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主體性特征是在教育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時所表現出的功能特征:“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及時引導注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材料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課程標準一直強調的優良傳統,然而,“史”從何而來呢?從證據中來,歷史證據即學習者從史料中捕捉和發現的有效信息。只有捕捉和發現正確的、充分的信息,才能弄清事實,得出結論,這是學生與歷史之間持續進行的、不斷生成的“問答交流”過程。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其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多媒體展示,豐富學習視野
多媒體是現代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工具,多媒體導學能夠將知識立體化地融合,讓學生能夠有效豐富原本單一的學習視野,增強主動了解、深入學習的動力。在傳統歷史教學觀念中,教師往往認為史實是最無可變動的知識,只需要理解和記憶,而對知識的拓展性一帶而過,針對此問題,多媒體工具的應用能夠讓沉悶的歷史知識瞬間鮮活起來,成為多元化教學首當其沖的改變亮點。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聲效、動態等場境,讓學生以全方位的感官視野去讀懂歷史。
四、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
創設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是學生“動”起來的前提和基礎。長期以來,教師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天職。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制定者和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成了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權威;師生間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意見、共同探討,學生不敢也不能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自始至終缺乏民主平等的氣息,導致師生關系緊張,教學氣氛過于嚴肅,或者死氣沉沉,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活躍起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更無從談起。要改變這種教學理念,教學必須放棄居高臨下的姿態,堅持以學生為本,提供師生情感交流平臺,促成師生良性互動,讓學生自覺去發現知識,并在課堂內外體會到應用知識的樂趣和成就感,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營造出寬松、溫馨的教學氛圍。學生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就會敢想、敢說、敢做,敢于同教師討論、爭辯,從而真正“動”起來。
五、制造思維懸念,集中學習注意力
教學語言除了知識傳導,還有啟發牽引的作用,前者著重于幫助理解,后者則為了吸引關注,加強感染。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語言制造思維懸念,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僅一再強化印象,還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路徑,透過表面知識,深入系統知識的深層面。所以,教師要少一些平鋪直述,加多歷史以外的知識元素,讓教學語言富有跌宕起伏的節奏,和生動積極的思維感染力,讓學生有懸念可思考,有重點可關注。
總之,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事教學第一線的老師都會有自己的經驗和方法,這里我只是談了自己幾點很淺顯的體會。相信經過不斷地努力探索與實踐,初中歷史的課堂必定會精總之彩紛呈,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