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林
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分析教材,解讀教材的能力。教師不但應具備深厚的知識功底,還應該具備敏銳的教學機智,更應具備分析教材,解讀教材的能力,還應具備把握教材整體與部分,系統與科學的關系,這樣的教師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能力。怎樣才能發揮老師潛在的分析教材的能力。筆者有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走進生活,聯系實際
數學來自于社會生活,數學是現實社會的總結。學習數學知識,已將前代數學家總結的規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古代由于分配勞動的需要產生了分數,小數。近年來由于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騰飛,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如買幾送幾,打折,滿幾返還幾,出租車計費方式,水電費的給付方式等。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政府為群眾提供購買各種保險。我們的數學教師要走進實際生活,把學生帶進現實生活。聯系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學到數學,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優越性,感受到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和魅力,感受學習數學的輕松感和愉悅感。
二、將僵硬死板的課堂教學變為富有活力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現階段相當一部分數學教師依然一支粉筆,一張嘴表演一節課的舊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呆板,沒有活力。學生沒有新鮮感而 厭學。有些數學知識、規律、法則是前人總結下來的。我們將它運用起來,要用活,讓學生在富有趣味的活動中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如:我們在進行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時,將學生分組后帶到操場測量、記錄再計算。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平面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抓關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輕松
我們的教師評判一堂課的標準只看是否完成教學內容,重難點是否突出。但不注重教學的關鍵在哪里,學生掌握,突破難點的關鍵在何處。如在教學求平均數時,按教參,教案,教材上所述,平均數=總量÷數量,但學生依然錯誤率較高。為什么呢?因為沒有抓住教學關鍵。本題的關鍵應是抓住被除數和除數的找法。如:一輛汽車油箱內有5升汽油。用完汽油,汽車能行20千米:①平均每升汽油能行多少千米?②行1千米需要多少升汽油?通過列舉學生知道總量始終是多少后面的量,數量始終在每字后面。或者說,被除數在多少后面,除數在每字后面,這樣就不會錯了。
四、與時俱進,數學教學與時代發展的需求相適應
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必須與時代發展的要求同步。新課標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與時俱進,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要求。前面講到的購物問題就是典型的與時俱進。新課標在編排統計與概率時也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近年來由于自然災害的頻發,我們在收集整理數據的基礎上著重強調分析數據,以便學生更好的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分析造成自然災害的各種原因,提供解決預防各種自然災害的依據,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魅力與樂趣無處不在。
總之,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的關鍵。教師要提高自身能力,就要深刻理解教材內容,剖析教材,抓住教學關鍵。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師剖析教材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而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學習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剖析教材的能力的方式,方法眾多。要求教師們不拘一格,探索規律,將教材裝在大腦中,將教材放入社會生活中,將教材條理化,系統化,科學地運用教材。從而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