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龍
摘 要:職業學校就業頂崗實習是工學結合的重要實踐手段,目的是讓學生把所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能真正了解企業生產運作,體會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達到從業基本要求,最終實現順利就業。頂崗實習逐漸已成為職業教育中普遍培養的方式,然而通過調查發現,頂崗實習學生離職換崗現象嚴重,使管理難度加大。通過問卷調查,輔以座談、走訪等形式,對畢業生的就業意向、就業觀念等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頂崗實習的特點,在此對如何加強就業頂崗實習管理進行思考。
關鍵詞:頂崗實習現狀;頂崗實習管理;保證實習質量
頂崗實習是職校學生畢業前就業實習的一種方式,是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關鍵環節。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由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面共同參與,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近幾年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加大對實習生的管理力度,以及拓展實習基地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通過近幾年的調查我們發現,學生的管理難度逐漸加大,頂崗實習生離崗換崗現象及其嚴重,在“高實習率”的表象下隱藏著一些問題。
一、穩定率低
畢業生在實習崗位上,有上一周、兩周離開的,干一兩個月就辭職的不在少數,長時間留在同一單位可謂鳳毛麟角,這種現象不但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也給今后學生頂崗實習造成了障礙。
1.頂崗實習制度不完善
學生頂崗實習不同于就業,把學生送往企業后學校沒有進行有效地溝通和合理地安排,對學生實習內容、實習步驟不夠了解,導致在實習中產生一系列問題,沒有做到及時溝通解決,影響了實習的質量。
2.職業觀念道德薄弱
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隨意性比較大,對職業道德沒有足夠的認知和了解,經常會出現毫無理由辭職和沖動性辭職,也有部分學生對職業的期望值過高,導致理想與現實差距天大,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隨意辭職對企業造成了一定損失,對自身的發展也沒有好處。
保障頂崗實習質量的幾點思考。
二、建立學生就業頂崗實習管理制度
(1)學校進行統一協調,建立學生頂崗實習跟蹤服務制度,編訂畢業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畢業生就業頂崗實習跟蹤調查表,安排老師進行巡回檢查,保持與學生及用人單位多渠道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動態,排查各種隱患,并及時向校招生和專業部門反饋、溝通信息。就業部門應制定突發性事件處理預案,確保學生的安全和穩定。
(2)在啟動頂崗實習開始,由各專業部負責,班主任執行,統一建立畢業生頂崗實習跟蹤調查表,由招生就業部門發放,班主任負責聯系,以班為單位詳細記錄每位畢業生畢業推薦情況,實習進展情況,詳細做好記錄,并以班為單位造冊存檔,交于就業部門,便于巡查。
三、加強就業前指導工作,幫助學生調整頂崗實習角色定位
中職招生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在知識和責任意識方面都較欠缺,雖然經過兩年的職業教育,真正到工作崗位上,從心理上和思想上并未做好充分的準備,沒有吃苦耐勞、遵守勞動紀律的責任意識,就會直接導致到實習企業缺崗、早退、遲到等現象,影響了校企合作關系。為了幫助學生合理調整心態,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讓學生轉變觀念:如: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進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教育,明確頂崗實習的意義,培養畢業生的崗位責任意識。在課程設置里應增加就業與創業教育,讓學生確立就業目標,組織學生到企業生產第一線區體會職業前景。除此以外要慎重選擇實習單位,在學校安排實習單位前,要親自到實習單位現場查看,根據要求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挑選。
四、加強學生與企業管理,維護學生的權益
目前,學校實習權益保障工作還不夠完善,畢業生在實習期間出現了很多問題,對校企合作的順利展開造成了障礙,為了保持這種合作關系,既使學生學到技能,也使企業能獲利,應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要學習相關的勞動法律知識,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工傷保險條例等,要逐步增強學生在實習期的權益保護意識。發現實習單位損害自身利益時,要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利益。
(2)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能順利進入到企業實習,主要是在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下,建立了聯系。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權益,需要政府建立一定的懲罰制度,督促企業遵守實習協議及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來維護學生的權益。學校也應選擇社會信譽好,口碑好的企業為重點合作對象,減少學生權益受損的風險。
(3)強化安全教育。要求學生認真學習企業安全管理和規范操作技術,確保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安全、穩定的工作。
五、加強校企合作,完善頂崗實習環節,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頂崗實習,學生在校期間要搭起較好的校企平臺,要提供接觸生產、生活、經營等方面的鍛煉機會,要熟悉企業工作環境,了解企業管理制度,盡早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繼續學習的能力。為了搭建更好的實習平臺,引企入校共同完善教學實踐基地,讓企業把實習生當成準職工,派師傅幫帶,提高學生技能,也讓學生盡快適應工作環境,把知識和實踐有效地結合,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性。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從學生自身、企業以及學校多方面入手,加強畢業生頂崗實習管理力度及對學生的關心力度,讓學生感覺到雖然離開了學校,但學校的管理和老師的教育仍在身邊,幫助學生能夠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秦現倉.淺談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6.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