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芳
摘 要:隨著社會交往頻繁,生活節奏加快,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單親子女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校園里,這些單親的孩子有的心理脆弱,膽子小,遇到一些小小的問題就哭鼻子。有的學生學習不認真,行為習慣差,經常與老師頂嘴,鬧別扭,甚至逃學;有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在這些現象中,不好的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家孫云曉曾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笨梢?,養成好的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呢?筆者結合自己的調查研究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關鍵詞:單親家庭;孩子;行為習慣
隨著社會的轉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婚戀觀都在發生改變,離婚率的升高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當然從社會心理學看,離婚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但受害者往往是處于弱勢地位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給予積極關注和正確引導,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出現行為障礙和人格缺陷。一個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社會和學校良好的成長環境。筆者僅以近年來教育教學過程中在校學生情況為依據探討單親家庭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對此進行三級預防措施,對單親家庭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可能出現的行為問題及時給予關注;已經出現行為偏差,及早發現,及早干預,越早越好;對不良習慣及不良行為及時矯正。關注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
一、及時表揚,增強學生信心
對于單親家庭的學生,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多去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多數都有自卑心理,但這些學生也有自己的長處,特點和興趣。教師要多為他們組織適合他們的文體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對于他們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要及時肯定,鼓勵和贊賞,讓他們發揮其特長,實現自我價值,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無形之中就會增強自信心。威廉姆·杰爾士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备螞r是單親家庭學生呢?他們更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肯定和表揚,尤其需要獲得需求的滿足和成功的激勵。特別是這些學生糾正一些不好的習慣時,教師更要多加表揚,讓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感覺到教師時時刻刻在關心他們,激發他們形成好習慣的信心和勇氣。
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行為心理學家華生的刺激反應模式指出說不管遺傳因素如何,都可以用學習的方法,達到某種境界,他認為一切行為模式都是習得的。該理論雖然有他的局限性,但他認為行為模式是學習得來的,是有積極意義的,更強調了榜樣的作用,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良好安全信任真誠的氛圍,在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內可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三、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和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單親家庭的孩子承受了更多生活帶給他們的不幸和磨難,他們應該得到更多地關心與呵護。除了要充分發揮學校和老師在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之外,我們更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對這些孩子的重要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孩子在雙親的撫育和教育下,會更有安全感,有利于童心的自然健康發展。然而,家庭的缺損往往也導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損,雖然每個單親家庭對孩子抱有的愿望也是好的,但他們的教育方式卻往往存在著諸多的偏差。因此,對這些家庭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確引導和指導就顯得更為重要。教師要走入單親學生家庭,深入了解學生生活環境和造成單親的具體原因,深入排查學生身上存在哪些不好的習慣以及形成的原因,與家長一起制定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和措施,明確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家校聯手,用愛心呵護孩子的成長。
四、梳理心理清障礙,做好心理咨詢
作為教師的我們既要把他們當學生,又要把他們當自己的孩子,還要當平等的朋友,與他們接近、交流。隨著你的用心與接觸,自然就出現許多走進心靈的契機。此時的老師是這些孩子的親人,更容易按老師的要求做,老師的建議也許就是孩子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的良藥。對于心理問題嚴重的孩子,要和家長溝通,給予專業心理咨詢,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當然心理咨詢的境界是助人自助,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單親孩子應該學會自強自立,不能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五、持之以恒,鞏固培養成果
習慣的養成在于多次的重復。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同樣的事重復72次就可形成定勢。對孩子的習慣培養要持之以恒,對單親孩子習慣的培養更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由于社會、生活、工作的壓力,許多老師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時松時緊,甚至一曝十寒,那是難以奏效的。古人云。十年磨一劍”,我們說“十年養一習”,為了孩子的前途,我們沒有理由以忙來逃避責任。不久前,有位教師受魏書生寫作文體的影響,開始每天寫自命題日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覺得寫作像吃飯穿衣一樣成為一種精神需要。偶因外出沒有寫日記,便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抽空也要補上,還清昨日的欠賬。我們要選準培養睢親孩子養成哪些行為習慣,然后堅持經常性的督促指導,在重復中激發孩子興趣,讓他們學有所得,越干越想干,最后就會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此時好的習慣自然形成。有些人堅持一輩子記日記,完全是習慣使然。
六、總結
單親家庭學生人數增加是個社會問題,關注他們的心身健康,讓他們擁有幸福感,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培養他們健全人格,讓他們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為他們撐起一片溫馨的天空,這些孩子才會走出心靈的陰影,在溫暖自由的陽光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呂慧敏.單親家庭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2]李濤.單親家庭學生心理行為偏差及學校教育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3]王婭霜.單親家庭學生教育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