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石
(吉林藝術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舞蹈情感是由舞蹈的全部動作,包括全身心的動態來體現的。它通過面部的表露,手臂的傳情、軀體的擺扭、足部的移動來統一表達內在的情感。它能揭示角色的內在氣質,表現情緒的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氣質是人格魅力,也應是人最基本最核心最靈魂的東西。那舞臺氣質呢?舞蹈演員是對舞蹈編導藝術構思的創造性舞臺體現,其任務是掌握舞蹈動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結合音樂和美術等藝術手段,將作品的思想內容轉化為可視可感得舞蹈形象。在一個作品中,演員應做到形神兼備,二者必須兼而有之,缺一不可,只有達到這種“形”與“神”的氣質結合,產生情感,才是藝術上乘。
近年來,舞蹈等表達性藝術受到國內的廣泛關注。舞蹈作為一種表達性藝術,被廣受好評。它主要以身心靈結合為宗旨,以藝術為手段,肢體動作為溝通語言,探索身體與心靈的聯結,從而對意識層面的認知進行校正,達到對氣質的干預的作用。因其注重身體的表達而非言語,能夠避免言語交流中的弊端,對人的氣質進行改變,從而更好的將自身氣質融合在舞蹈之中,發揮出舞蹈的情感,增強藝術美感。國內對氣質差異與舞蹈情感的學術研究僅為五六年左右,目前剛剛在心理學界被大家所熟知和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不久,相關成果一定可以為大眾所熟知。讓大眾能夠了解到兩者的內在關聯,對此感興趣,并愿意參與其中,相信也是對大眾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的益處。同時也需要區分心理氣質與舞蹈表演、舞蹈鍛煉以及具有治療效果的舞蹈等,讓大眾真正認識到兩者的內涵關聯。
舞蹈情感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舞美學、舞蹈心理學等方面,而研究的對象都是一般人群的主題活動。隨著國家對心理學科的重視,以及將心理學科建設納入國家教育的政策方針,舞蹈情感在高校普及、在社會的普及指日可待,而隨著不同領域的嘗試與結合,舞蹈情感還能夠發展于高校、養老院、社區等教育、服務機構,還可以與舞蹈培訓、舞蹈學校教學輔助等方面結合,逐步擴大舞蹈情感研究的適用范圍。
在舞蹈活動中,讓被試者感受身體內的情緒,并通過身體來表達出來,感受身體哪個部位在感受這個情緒時,不舒服,不順暢,通過一些舒展動作對身體進行調節,進而達到調節情緒的作用。這在精神分析和氣質動力學理論中也有所涉及。并通過能量疏通、能量注入等活動,運用意向、暗示、隱喻的方式,將積極的狀態注入身體,以此來提高被試對氣質差異的認識和積極的態度。
不同的舞者氣質均不同,這對于舞蹈情感的表達是具有影響的。舞者作為舞蹈的主體,它主導了舞蹈的整個完成活動,氣質作為一種情感的載體,可以呈現出個性化的舞蹈氛圍,尤其在中國和外國的舞蹈當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中國的古典舞和西方的芭蕾舞就很強調氣質的培養。如果一個具有古典韻味的演員在跳芭蕾舞的時候,就會顯得不夠靈動。反之也一樣,這種差異直接導致了舞蹈情感的輸出,讓觀眾的接受有著明顯的差異。
舞蹈者的氣質決定了舞蹈的整體品質。這種氣質不僅僅是形體的氣質,還包括內在精神氣質。先說形體,形體氣質屬于外部的氣質,它依靠演員的肢體動作、表情等來進行情感方面的傳達,其中有粗有細、有明有暗、有放有收,通過對其進行協調控制,來表達所要表達的東西。有的演員在表達情感的時候,由于形體不到位,或者不能很好的認識到形體的重要性,那么就會在情感表達的時候缺乏力度和精準度,讓觀眾覺得情感傳達不夠有力,不夠清晰,那么舞蹈表演就失去了魅力。舉例來看,比如《鴻雁》舞蹈中,需要演員有足夠的臂展,同時要有靈活度,尤其是大臂的力量和小臂的靈活缺一不可,要協調到位,有的演員形體氣質沒有達標,就失去了那種情感的詮釋。內在精神氣質當然離不開形體的表達,它最終會落實在形體上,但是內在精神氣質是第一位的,它包括內心情感、藝術直觀等方面。一個好的舞蹈演員必須要培養內心氣質,作為一種基本素質來鍛煉,這樣才可以提高舞蹈的整體品質,讓主觀的氣質與舞蹈客觀氣質相匹配,更好的完成舞蹈表演。
綜上所述,無論是在數據分析的結果還是被試的主觀表述上,都證明了氣質差異與舞蹈情感是具有很緊密的聯系。在客體認識、意識提升以及人際關系改善方面都有所提升。也證實了氣質差異對不同人群的舞蹈情感的積極影響程度。無論是客體對象的認識、藝術情感的培養以及人際關系上都具有實效性。舞蹈人群間的彼此的信任,得益于不同氣質的互相吸引,充分證明了兩者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