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琳琳/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16世紀起歐洲興起了文藝復興的巨浪,意大利的文藝活動被推向了高潮。但是繁榮的經濟引起了文藝的發展,同時人們急切的希望打破宗教思想的束縛,在這種條件下,一些圣歌等宗教性歌曲由單音音樂發展成為復音音樂,音樂表現內容也由圣詠轉為了世俗故事。17-18世紀,歌劇的形成,使這一時期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的藝術家和音樂作品。如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婚禮》,《塞韋利亞理發師》等作品的大獲成功,使美聲唱法在這一古典時期有了一定的發展。當時最具代表性的聲樂大師,蘭帕爾蒂和加爾尼西,分別總結了前人的唱法,并提出美聲唱法的理論和發聲技巧,給美聲唱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世紀是美聲唱法發展新時期,世紀初羅西尼,湯尼采蒂和貝利尼三位大師開創了美聲學派新時期。而中后期威爾第作品《弄成》《茶花女》更是讓人們感受到了美聲唱法的精湛技藝 此時,發展為更加的鏗鏘有力,飽滿集中的美聲唱法 ,并由卡魯索,吉里等聲樂大師進一步的完善,而促成了20世紀美聲唱法的輝煌。20世紀50年代向大家非常熟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更括廣了美聲唱法在世界的影響力,使美聲唱法上升到世界藝術的最高峰。
社會背景的變化,那些古典的藝術歌曲或者歌劇詠嘆調的社會背景和現代社會幾經脫節,人類社會發展了近千年,發展和創新一直是人們所追求的,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中。現代人們已經無心去關注傳統美聲唱法表現作品的魅力了。作品表現的內容老化,歐洲古典作品大都表現18、19世紀上層社會人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而我國被稱為“老歌”的作品又都表現戰爭和窮苦大眾的生活現象。這與現代人的關注的大不相同。在人們追求高質量的精神生活的同時,更愿意接受那些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能給人以思想上啟迪的歌曲。歌曲的語言的局限性,大部分美聲歌曲都是用歐洲語言,很少用其他語種,而這在現代音樂市場中,傳播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上個世紀美聲唱法的主要市場就是歐洲,而世界其它地區的人們很少能聽到這種高雅的聲音,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美聲唱法的發展。
流行音樂在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時,也給商家們帶來了巨額的商業財富。這一現象也帶來了諸多藝術文化問題不容忽視!在這種強大的作用下,人們忽視了音樂的本性,流行音樂開始偏離了真正藝術的道路。瘋狂的包裝,大肆的炒作,夸張的造型,巨大的視覺沖擊力,電子技術的不正當利用,和高額的商業利潤,使人們對音樂本身的藝術性不屑一顧。人們不再關注音樂本身,更多的是效仿歌手夸張的造型,模仿歌手不正確的演唱方法,認為這種做法是時尚、是潮流。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學生朋友。他們在這種強大的聽覺和視覺的影響下,根本找不到真正的音樂,真正的藝術。另一方面,商家永遠都把商業利潤放在第一位,他們才不會顧及音樂的藝術性。這種不良的社會現象正在向人們發出了危險的信號,這樣發展的流行音樂還能算得上是真正音樂嗎?還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藝術嗎?
縱覽過去,不乏優秀的歌唱家用美聲唱法演繹當時的流行歌曲,并將他們精湛的技術與優美的旋律完美的融合,給廣大的聽者帶來了真正的藝術享受。時代的車輪快速的向前方駛去,偉大的歌唱家在留給人們無數經典的古典音樂的同時,他們更懂得社會發展的規律,于是各音樂元素的融合成為現今社會的新亮點。
但在上個世紀用美聲唱法去演繹當時的流行歌曲并不能被大家接受,因為當時的一些人認為古典音樂是高貴和權利的象征,翻唱流行歌曲是自貶身價,覺得那是非藝術,是膚淺的行為,不符合美聲唱法的審美。面對著不景氣的古典音樂市場,他們去抱怨,去批判,但這并不能給他們帶來生機。而另一些有識之士看到了這種新形勢的前景,在已經蕭條的古典音樂之外找到了一條更好的推廣美聲唱法的方式既用美聲唱法來演繹流行音樂。這些歌唱家們開始走出了那扇封閉的門,以追求發展美聲唱法,傳遞真正藝術為目的游走于世界各地之間。當人們這么近距離的接觸美聲唱法的時候,那種和諧美妙的聲音,那種渾厚氣魄的聲音,流淌到每個人的心里。大家驚訝于“它”的偉大,驚訝于走過四百多年偉大的成就。可以說這也使美聲唱法在更大程度上的推廣和前進,人們對這種新形式持有的肯定態度推動著偉大的歌唱家們,繼續的開闊自己的視野,尋求更好的發展美聲唱法的路。我們看到,美聲唱法漸漸的融入到現代社會中來,人們自然地享受著這天籟般的聲音給大家心靈上的洗滌。美聲唱法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在上兩個世紀中了,他又鮮活生動地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已經沖出了古典音樂的束縛,來到了世界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