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瑛/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
以職場需要為先,以行業企業需求為準,在課程內容設置上,遵循 “實用性、職業性和實踐性”的原則。應該區分高職英語與以前一般大學英語類型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差別,學生所學課程內容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交際、和將來的工作密切相關。根據學生畢業后的實際需求,課程以商務交際場境模塊為主,旨在提升學生畢業后的商務交際能力。
第一,更加明確高職英語職場化理念。高職英語教學的職場化需從學生的未來的就業崗位出發,以真實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英語能力需求來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通過相應的職場商務情境教學來實現教學方式的更新。我們可以在課堂設計中模擬未來真實工作崗位中可能用到的英語對話,學生在仿真的商務情景中通過不斷操練,就能夠地掌握實用的英語技能,從而達到語言的實際應用的效果。當然,高職英語教學引入職場化理念不僅針對學生,對于教師發展也需要職場化,涉及到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職業崗位能力等內容。第二,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賦予真正的職場含義。語言歸根結底是一門應用的工具。工具的使用需要實踐來進行反復操練,而操練需要配備合適的操練環境。因此,在真實或仿真環境下的英語實踐活動對于提高學生職場英語實際技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讓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法、所選用的教材、任務的設計、教學評價等內容都和職場的需求和真實環境緊密銜接。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工作中,不僅僅教會學生日常的生活用語,更多地是根據高職學生未來就業的工作崗位,設計出工作流程,讓學生在動態的仿真環境中進行操練,從而增加他們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我們的這種語言實踐真正具備職場的含義。
(1)形成高職英語與職場有機銜接的新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設計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是配合我們能夠更好地實現高職英語的職場適應能力的教學目標。這種和職場相結合的全新教學模式需要進一步理清課堂教師講解和操練、課外輔導(情境化)、課外學生自主學習、課外活動之間的關系,以及中外教師之間的任務的分工,最終建立一種課內中外教任務型教學、課外情境化口語輔導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2)建立更加科學的語言教學考核方式。從過去的終結性考核占主導改為過程性評估為主。設置考核比例的時候,平時成績可以考察學生在不同職場商務情境中的操練表現,終結性考核以職場需求為標準,進行寫作或口語技能的評定。同學們的平時的出勤、課堂表現、日常操練,情境化課外輔導的出勤、準備和掌握情況,自主學習等都是平時成績的體現。期末終結性評估考試內容可以引進博思(BULATS)標準化職業英語考試為參考標準來制定。(3)職場化的語言教學還應加強教學管理。職場化方式教學的管理是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保障。通過仿真職場環境中操練這種形式中教師對整個過程的設計和課堂管理、任務準備過程的督促和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確保我們《高職英語》的職場化教學能夠達到既定的適應未來崗位需求的教學目標。英語教師必須對所任教學生的學習和操練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把提高學生英語職場語言應用能力落實到每一次情境教學當中。因此,需要建立系統的教學管理材料保障高職英語職場化改革的有效進行。(4)職場化教學相應材料的設計和準備。所用的教材不應該再按照傳統語言學科的篇章教科書體系,而應該把各種職場相關的英語知識技能融合到和學生未來可能相關的工作過程當中。但還需要英語教師集體智慧鉆研如何用富有吸引力的職場情境吸引學生完成相應的英語學習。英語教師需群策群力,集體備課,開發融合互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為一體的教案、多媒體課件、課后任務單、情境教具等。教學材料設計中,教師依據職場情景的需要,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包括課前情景任務的準備,課堂上職場情景化教學以及課外實踐的設計。(5)師生角色職場化。高職英語與職場的有機銜接也包括轉變師生的角色。在模擬職場的英語課堂和課外活動中,英語教師既要充當“編劇”、“導演”;學生既要扮“演員”又要做“職員”,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教師應盡可能組織協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進行引導。讓學生面對真實的職場情境,在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
高職英語課程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模擬的職場情景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規教學的弊端,將英語與職場運用相結合,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運用能力。通過發掘高職英語教學職場化的真正內涵,找到高職英語教學與職業能力培養的現實差距,重構高職英語職場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強化英語教學的職業特色,為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提供合理建議和具體可行措施,真正培養學生的職業英語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