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外語學院
因為大學英語是第二種語言,那么關于其學習和研究的方向分為兩種:首先就是對大學生們共性的研究,第二就是對大學生們個體之間差異的研究。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都會認為認知是學習英語的關鍵因素,忽略了對學生們的情感因素教學,但是其實兩者有著等同的效果和地位,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們的綜合能力,為了有效的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將兩者進行統一。太過于強調認知的能力,會忽視情感因素對英語教學的作用。結合實踐發現,忽視在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會使得英語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不理想。因此,為了引起社會對英語情感因素教學的重視,提升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本文針對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進行深入的探討。
情感是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對好事情和壞事情的心理反應,因為個體之間存在的差別,特別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可以讓學生們對教師產生親近的感覺,同時彼此之間的吸引力就會隨之增大,影響力也會改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就如同企業中領導和員工之間的關系。實踐發現,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對教學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互相配合進行學習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孔夫子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主要的內容講的就是在協作中互相學習,為此,教師和學生都要調整好自己的情感,讓其都可以融入到教學和學習中去,同時想要讓學生之間有效的進行合作學習,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對情感因素的教學模式進行總體的研究和分析。
人本主義是西方國家文藝復興階段的重要思想理論,同英語教學的關系有著一定的關系。在人文教育理念中強調,語言教師在重視學生們認知的同時,也需要重視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將學生們當作有情感需求的人來看待,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幫助學生們拓展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讓學生們全身心的參與到其中,以此來提升英語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人文主義的語言教學就是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們情感的需求,尊重學生們的思想和情感的體驗,以及一些意見和建議,積極主動的讓學生們了解教師與自己的人格是平等的。在大學的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的表現自己和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們自由的對英語學科進行探索,鼓勵學生們有一種創新的精神,同時英語教師還需要營造出生動靈活的教學環境,使得學生們可以有一種探索和創新的個性特征,高效的幫助學生們可以獲得創造性以及環境變化的能力。如果想有效的達到這種教學模式和目的,就需要在影響英語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出發。
結合實踐發現,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都比較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忽視情感教學的模式,調查發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百分之五十的教師都認為在教育教學中存在忽視情感因素的情況,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師認為需要重視學生們情感因素的應用,來幫助學生們學習英語。雖然有一大部分教師都認為應該重視學生們的情感因素,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教師應用情感因素進行教學,其余百分之九十還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注重基礎知識的理論教學形式。
當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大學生們的參與性不強烈,對語言的學習過程也特別容易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很多數據表明,大學生的焦慮感對成績和自信以及能力的表達都有著一定的影響。這種焦慮感對學生們的學習會帶來一些不好的結果,例如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會忘記,或者接受的知識并沒有很好的理解。大學生焦慮感的產生有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們自身的原因和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的模式等等。
英語在大學中學習的詞匯量要遠超過高中階段,因為大學生們面臨的是英語四級六級的考試,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關注英語的知識教學,忽略積極的教學模式,就會很容易讓學生們有一種緊張的學習情緒,甚至有的不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教師和學生們之間的交流產生一定的阻礙,形成壓抑的課堂氛圍,這樣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和學。大學英語教學環境和學習的環境對學習成績和學生們總體發展之間的關系,根據大量的調查發現,在大學英語課堂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感覺處在高水平的時候,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會隨之增加。處在低水平的時候,就會與之相反。
利用西方國家對語言教學的研究與分析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對提升大學生們英語教學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為此,在英語教學中怎樣帶動大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效的減少學生們對學習的焦慮情緒,是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成果的重要問題。
針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情感因素現狀,在情感教學的模式和方法中進行深入的探究,主要就是怎樣創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怎樣創建課堂教學氛圍,怎樣積極的培養大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積極帶動學生們學習的動力。在大學中實施情感教學的主要方式為以下幾點: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已經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但是很多高校英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關注教材和教學的選擇以及大學生們認知的同時,卻沒有很好的將情感因素傳遞給當下的大學生們,也沒有很好的對情感因素的教學模式給予一定的重視。事實上,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并不是所有教學活動的控制者和決定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大學生們是平等以及合作的活動體,授教的時候應充分的體現出民主和尊重,信任學生們才可以創建出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于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以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教學形式的影響,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環境和氛圍以及學生們的參與度都不活躍。在新課改中明確要求,學生們要全面的參與到課堂活動教學中,參與到知識內容的學習和構建。為此,大學英語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被動式和木偶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們也需要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完善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在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所以,英語教師教學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學生們在學習英語詞語發音不準確的時候,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對學生們的英語發音進行培訓,積極的幫助學生們改善這一問題,讓學生們恢復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們在課堂中主動的對教師的問題進行發言,然后來檢驗自己學習的效果。
首先教師需要依照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的困難以及別樣問題進行積極的指導和引導,采用一系列的方式讓學生們對學習的焦慮感降低,那么實際行動是對學生們最好的方式,利用鼓勵的語言來讓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更加積極,在學生們犯錯的時候耐心的進行引導,及時的進行糾正,漸漸提升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自信,有效的減少學生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自卑心理。
大學時期的英語學習,學生們難免會出現一些學習中的問題,這時就需要英語教師依照學生們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同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實踐發現,很多大學階段的學生在出現學習上的問題都希望教師私下進行指導,不是在課堂教學中,因為了解發現,在課堂上糾正學生們在學習中的錯誤,會讓學生們對問題產生恐慌和害怕的心理,久而久之,學生們對英語學習就會產生一定的壓力,為此,大學英語教師在糾正學生們的錯誤是應該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同時適時的對大學生們進行鼓勵,還便于促進教師和學生們之間的情感,讓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
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時常同學生們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的興趣。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是參與者,平等和諧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中進行學習,在課下的時候,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的形式和學生們進行討論,例如QQ、微信、微博等一些網絡的聯系方式,強化大學生們對英語知識內容的理解和了解,與此同時,大學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班級郵箱或是網絡平臺來發布教育的資源,布置學習的認知,高效的幫助和引導學生們對英語知識內容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結合全文,情感因素的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們情感的發展,強化與大學生們之間的交流互動,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們的想法,學生們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或是困難的時候本著教師的職業性耐心的進行解答,幫助學生們有效的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困難。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還要依照學生們的能力和消化知識水平,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英語課堂中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感言。如果碰到極度不愿意表達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在課后通過微信或是QQ的方式積極主動的和學生們進行交流,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便于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