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大學
傳統意義上的天然染色被廣泛應用于服裝制造領域,在現代布藝家居用品中的運用不多,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天然染色,甚至沒有聽過。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工業化,生活環境也漸漸地受到污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影響。人們開始慢慢尋找環保,自然的工藝。天然染色因其自身自然環保,無毒無害的特點,受到現代很多人的喜愛。
天然染色由于綠色環保已經成為發展的方向,但其實在應用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染色方法上:在進行天然染色時,主要有兩種方法:直接法和媒染法。直接法很簡單,直接進行染色就可以。但是直接染色法的最大弱點就是容易掉色。媒染法主要可以分為三種方法:第一種是可以先媒后染法,第二種是先染后媒法,第三種是同浴法。采用第二種先染后媒法,會出現染的物體顏色比較均勻,但是顏色容易形成深淺不一,過度不自然。正常情況下,我們使用第一種染色率純度較高的先媒后染法,但是它最大的缺點是不可以使物體均勻染色;在天然染色制作流程方面:有的天然染料的對于溫度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如五倍子染材、紅樹皮染材等等,這些染材染色時染色溫度要控制在60度以下進行,否則如果天然染色溫度高于65度則會讓天然染料失去上染色能力。所以在染色時需要時刻把握好染色的溫度。目前天然染料的顏色不全,并且大多數色調偏灰。實驗結果表明,暖色一般情況下相對較容易得到,但冷色則比較不易得到。染色牢度:天然染料染色后,需從水洗牢度、皂洗牢度、日曬牢度等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測驗考察。雖然天然染料現在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點,但它所帶來的優勢勝過不足,人們正在努力的研究克服困難,相信天然染色可以很好的運用到現代設計中。
“布藝家居用品首先是一個集合名稱,其中包含的產品種類繁多,日常生活中家里所用的所有與生活相關的物品,具有實用性、裝飾性或兼具裝飾性和實用性的物品都可以稱為布藝家居用品”,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我們的生活方式的不斷提高,布藝家居用品所涵蓋的范圍也一直在變化更新。它擁有著時尚性和兼備功能性的優點。隨著目前輕裝修,重裝飾的概念在被越來越多家庭接受,人們的生活家居風格不再是一成不變,人們通過偶爾的變化一下,使用不同的布藝家居用品就會讓家人們體驗到煥然一新的感覺。在人們越來越關注布藝家居用品所帶給家庭的環保性和時尚性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注重對于環保、健康方面的消費,開始樹立起健康、節能、環保的現代新生活觀念;現在布藝家居用品越來越傾向于古樸自然原生態的設計。很多健康環保材料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天然染色的環保無毒和具有抗菌和天然香味的氣質是現代人所崇尚的,純手工制造的天然染色產品,散發出的原始味道,展現出簡單,舒適,愉悅的生活方式,最容易引起消費者共鳴的。在這個已經被工業化影響的城市,很多家居用品被模仿、抄襲、復制,讓人們的生活缺乏個性。天然染色采用環保的染材,選用最簡單的設計,達到最佳美感,就是一種最直接的低碳環保。從天然染色布藝家居用品的設計來看,天然染色布藝家居用品色澤柔和,可以輕松的和家里已有的家居風格融合。
天然染色屬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身處其中的優秀文化傳統,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天然染色的當代實踐,是傳統與現實生活融合的過程,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過程。隨著現代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對家居用品的材料也越來越重視,天然染料雖然現在不可以完完全全的代替化學染料,但是天然染料現在已經在當今的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將天然染色運用在現代布藝家居用品設計中,不僅僅可以對天然染色這一古老的傳統手工藝進行保護,也可以將其帶入平常生活中,讓人們了解它,這是對其的創新傳承。
不同的天然染色在不同的布藝材料上所呈現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現代布藝家居設計師能夠掌握天然染色原本的自然特征,將會對未來,對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就天然染色本身自有的特點來說,天然染色具有色彩,味道,香味,和寓意等色彩的基本特點,這是化學染料所沒有的。現代設計師們可以依據天然染色的特點展開設計,還原自然,在自己的設計風格上,充分表現個人的設計特點,制作手法,和設計用途等等的同時,也需要全面體現出環保,自然,人文要素,展示社會和諧和協調。舉個例子:桌布是家居生活中最常見的用品,可以說在現代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也是接觸最頻繁的,但是卻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在家居生活中,桌布營造了家居環境氛圍,不同的桌布帶給人們的感受是不同的。生活中桌布直接與碗筷勺等食用工具接觸,對人體的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將用擁有自然的色相,防蟲,殺菌,自然的芳香的天然染色工藝加入桌布中,將會對人們的身體帶來益處,同時天然染色獨特自然的色彩加上制作工藝的紋理會給人們帶來不同樣式的感覺,增加了裝飾家居效果,讓人們在生活的細節中感受環保,帶來健康。
:
[1]李偉偉.毛氈在家居用品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2.
[2]韓曉俊,王越平,覃丹,龐琦.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針織工業,2007(5).
[3]張義安,趙其明.植物染料的研究現狀[J].染料與染色,200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