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第六幼兒園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幼兒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的學前教育發展發展相對比較滯后。另外,我國的幼兒教育內容普遍向小學教學傾斜,很多幼兒園小朋友已經掌握小學一年級的教學知識,這種現象越來越普及。這種學前教育的“小學化”現象嚴重影響著幼兒的全面發展。首先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處于智力發展的初級階段,過早的教授一些孩子難以理解的知識,會導致幼兒出現厭學情緒。同時,側重小學知識教學,忽略幼兒心智等的發展,不利于孩子全方位的發展。所以,提倡在幼兒的學前教育中加入游戲,在游戲中融入教學,這是一種教學方式的創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對于世界的認知,基本來源于生活,他們對于生活中一些有意思、感興趣的事務進行思考的過程,就是教育、學習的過程。因此,學前教育的重點是興趣,吸引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積極思考、積極探究。在日常的幼兒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孩子的特點,了解他們感興趣、喜歡的事情或物品,將其融合到教學游戲中。另外,制定游戲策略的過程中,要兼顧到幼兒的行為習慣、性格特點,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幼兒教師的任務非常重,面對很多名小朋友,了解他們的習慣、喜好、興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師平時要多多花費心思,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在不斷的摸索中積累經驗,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提高,有效的將游戲轉化成學前教育。
游戲的使用方案是學前教學的重點,如何將普通的小游戲設計成教學環節,如何在游戲中調動每一個孩子的積極性,如何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中等等,都是學前教育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前教育推崇科學游戲。科學游戲的本質是從科學的的角度對幼兒游戲進行設計,在游戲的同時開發幼兒的智力,以知識作為游戲設計主線,通過多樣化的開展模式,幫助幼兒對事物產生濃厚興趣,從而學到知識。科學游戲兼顧趣味性、啟蒙性、娛樂性等特點,旨在通過游戲培養幼兒自主思考的能力。通過游戲進行教學這一模式非常符合幼兒思維的發展趨勢,游戲活動以自由、娛樂、遐想、創造和社會性集于一體的特點深受幼兒的愛好。因此,教師設置的游戲要兼具教學知識以及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將其科學合理的應用到教學中,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感知身邊的事物,調動其身體的各個器官,這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關鍵。
處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認知水平、能力水平等各方面差異比較大,有的幼兒發育相對緩慢,這種差異性給及學前教育增加了難度,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盡量科學合理的使用游戲,以求最大化的激發幼兒的認知水平。首先,教師要了解一個班級孩子的整體發展情況,尊重個體發展差異,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設計游戲環節,激發幼兒學習積極性,爭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到游戲中,從而在整體上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
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處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好奇,因此合理的教育方式,能夠幫助幼兒對事物的認知度更加深刻,教師利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有針對性的對游戲進行一定的設計,比如增加游戲的可操作性與靈活性,那么孩子的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提高。這表現在:一方面通過游戲的可操作性增加實踐環節,孩子們更愿意去親身體驗一些事情。另一方面,靈活的游戲內容在無形之中就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趣味性是教學游戲的必備特點,它決定了游戲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游戲的設置要具有趣味性。如果游戲沉悶乏味、或不適合幼兒心智發展特點,就不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學有效性降低。筆者歸納了幾種能夠激發幼兒興趣的游戲設計,與讀者分享:設置一些能夠激發幼兒探索欲望的游戲,比如摸一摸、猜一猜等游戲;組織幼兒用兒童工具切水果、切蔬菜,培養其動手實踐的游戲,這樣可以激發幼兒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游戲類型的選擇要以幼兒喜愛為原則,不宜設置太多動腦的游戲,適當加入一些智力開發,比如運動競賽、角色扮演的游戲;游戲的設置要稍具挑戰性,但不宜太難,在游戲中幼兒增加自信,有成就感,愿意繼續參與游戲。
游戲的設置一定要兼顧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學前教育階段,幼兒一般表現為好動,游戲正好符合其學習特點。游戲的設置要與幼兒的需求相匹配,幫助幼兒學習新鮮事物,在滿足其好動的特點的同時,開發智力。以游戲“老鷹抓小雞”為例,幼兒選定不同的角色之后,首先明確角色的目標,這樣幼兒在游戲中身體得到了充分的運動,同時進行了一定的腦力活動。
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去參與到游戲中并獲取知識,開發智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幼兒教師采取一定的策略。幼兒處在一個身心發展比較關鍵的時刻,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有益于幼兒的身心健康。首先,可以將游戲與幼兒的心理發展進行有機融合,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其次可以采用各種游戲道具進行輔助。道具作為游戲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游戲的趣味性、教學活動的效果優劣都受到較大影響。所以,對于游戲道具的選擇,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幼兒的需求,盡量選擇符合這個年齡層幼兒喜歡的道具。另外,游戲規則的設置,不宜太過古板,不能拘泥于規則,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游戲中,可以首先與小朋友進行互動交流:“小朋友們,你們可以告訴我,你們的家里都有哪些家庭成員嗎?”得到小朋友的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那么在一個家庭中,你最想扮演哪個角色呢?”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幫助幼兒進入游戲角色,并在適當時候詢問“老師也想加入你們的大家庭,好不好?”來參與到游戲中,營造愉悅的游戲教學環境。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身心發展都不夠成熟,采用將教學內容與游戲相融合的教學途徑,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習新知識。因此,在教學游戲的設置上要格外注意科學性、趣味性、智力開發性等原則,兼顧到教學知識與幼兒的身心發展,構建良好的游戲教學體系,幫助幼兒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艷茹.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158.
[2]王亞娟.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71):190.
[3]劉蛟.分析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游戲精神的探尋與重塑[J].學苑教育,2014(01):78.
[4]竇麗麗.論游戲活動在學前兒童英語教育中的應用[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4(02):29~31,44.
[5]劉凈丹.淺析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