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科技學院公共基礎部
對于一部文學作品而言,想要讓它被大眾所熟知,除了作品本身,也需要通過文學評論,來對作品進行宣傳。現在,文學評論已經成為了對文學作品宣傳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人在讀完一部作品之后,也會搜索相關的評論,加深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并對作品當中那些令自己不解的地方,尋求相應的答案。文學評論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文學表現形式和美學感知行為,體現著一個人對一部作品的感悟和探索。評論可以是對一部作品的贊許,也可能是對一部文章的批判,也有可能是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考證。好的評論可以讓好的作品得到升華,不良的評論,則會背離評論的本意。
從文學評論這四個字對這個詞進行理解,可以知道這個詞有連個部分的含義,一個是文學,另一個是評論,整個文學評論的核心,就是文學評論中的論述,論述構成了整個文章,論述的好壞,決定了一片評論文章的優劣。進行文學評論時,不能脫離文學理論的支撐,因為文學理論決定了文學評論的方法,聯系起一篇評論和原來的文章。所以,對于文學評論的意義,是指以文學理論為基礎,討論文學所具有的規律,研究文學的發展方向,以及對討論結果進行揭示和實踐,對于創作而言,因為文學評論涉及廣泛,所以可以對創作進行全面的指導。
對讀者而言,文學評論會影響他們閱讀的選擇和態度。文學評論因為代表了對一部作品的剖析和欣賞,所以也能夠吸引大量的讀者,并且能夠指引讀者的閱讀方式,讓讀者重新審視一部作品,更細致地去品味。優秀的作品總是有著大量的思想包含在它的文字當中,于是就造成了每個人會讀到不一樣的東西,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見解,甚至對于一個人來說,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某個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會有不一樣的品味。而文學評論,則是將這些不一樣寫在了紙上,并公布出來,和他人交流。人們在看到不同的文學見解時,也看到了一部作品的不同面貌,多了一種理解的方式。比如《紅樓夢》,經歷了各種不一樣的文學評論,衍生出“紅學”,這一個獨特的評論學派,對作者和故事的內容進行考證,從哲學、文學、歷史學、心理學的角度,對《紅樓夢》進行全面的研究。紅學分為舊紅學和新紅學,新紅學得出的結論是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這個觀點在初期并為大眾所接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否定了這個看法,對這個結論的質疑,一方面來自于紅學內部,另一方面,也是當文學評論的作用,由此可見現當代文學評論的力量,影響了一個學派的結論。所以,如何寫好文學評論,如何做好文學評論研究,就成為了現當代文學的目標之一。
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的現當代文學評論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十分西化的文學評論方式,另一個是符合大眾要求,通俗化的、商業化的商業推廣式文學評論。
改革開放和交通技術的進步,讓中國和西方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讓許多西方的文學評論模式、文學理論進入中國,被當代的文學評論者學習,融入到中國的文學評論當中。在過去,中國的文學評論以考證和感悟為主,西方文學理論的進入,讓中國的文學評論增加活力,從而讓文學理性成為了文學評論的追求。
同時,在這段時間,因為大眾文學的興起,網絡文學市場逐步擴大,為了迎合商業推廣和讀者的要求,一些生動的、主要評論新作品的、結構精巧的文學評論大面積出現。但是,這樣的評論往往是缺少深度和內涵的,因為其所具備的商業性的目的,對作品的評論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與傳統文學評論所追求的評論價值和社會影響相悖,從而降低了文學評論在社會上的水平和地位,稀釋了文學評論的作用。
總的而言,現當代文學評論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仍然傳統的文學評論,這種評論理論研究十分抽象,融合了西方的文學理論后也開始追求學理性;另一種是商業性質的文學評論,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進行商業推廣,有著明顯的通俗化、大眾化的特征。這兩種文學評論的模式,都具有不足,二者應該相互學習和借鑒,一方面傳統的文學評論也應該讓自己的評論內容被大眾所接受,學習一些通俗的表達方式,而商業性的文學評論,則應該改變自己原有夸張虛無的宣傳模式,學習一些傳統的文學理論對所宣傳作品的價值進行挖掘。從而在提升文學評論水平的基礎上,也提升國民的閱讀水平,提升國民整體素質。
當代的文學評論界,有三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對文學作品的純粹欣賞、對文學作品的大肆肯定、對文學作品的批評質疑。對于一部文學作品而言,無論它是哪一種形式,對其進行的文學評論都是對作品的文學美感進行分析,也是讀者讀完作品后的品味和感悟,記錄的是讀者的思維過程。多數讀者在讀一部文學作品時,都會尋找相關的文學評論,從而發現自己所忽視的內容,并感受作品的深度和內涵。
所以,文學評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讀者的思想風向,甚至反映社會在某一個時代的思想潮流、文化變更。新文學運動當中,文學評論被沈雁冰、鄭振鐸等人推崇,社會對文學評論有了更高的關注和認同,文學評論成為了文壇重要的組成部分,推動了新文學的創作。文革時期,理論文學評論成為了文學評論的主流,加快了文學理論的研究,并推動了新文學運動。
不同的評論家,對同樣的一部文學作品,評論的內容是不一樣的,評論者們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生活背景、知識背景、教育背景,尤其是時代背景,不同時代的評論,對同一部作品的內容,也有不同模式的看待。這些差異,讓文學評論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比如在文革時期,文學評論具有著濃烈的政治傾向,甚至很多文學評論就是為了政治服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姚文元,其所代表的左翼文學的文學評論,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在當時反向很大,在社會上極具號召力。文學評論并不只是一個文學行為,更是對文化的反應,以及對時代的評述。就像姚文所代表的左翼文學,其對社會和政治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其文學上的意義。
文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并且反應著社會的發展,而文學評論,則是對文學的一種監督,在和文學有著同樣工作的同時,還把控著文學的發展方向。但是當代的文學評論,則充斥著空洞的評論文章,缺少對內涵的深刻挖掘。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其一是雖然參與到文學評論中的人很多,但是評論的作品主要都集中在少數的幾部作品上,很多作品則缺足夠的評論,因為整體供過于求,從而造成了一些較差的評論文章也出現在其中;另一方面,文學評論家中,有一些寫作能力較差,文章懶散乏力,與文學作品的創作者們有著很大的水平差距,從而造成了文學評論缺少足夠的權威性,無法得到作者與讀者的信任。
現當代文學評論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普通讀者和非文學評論的作家,他們在讀者當中的待遇,與專業的文學評論人士有著很大的區別。專業的文學評論者,文章的學術型通常很強,需要較為廣博的知識才能讀懂,加上語言多顯晦澀,讀者很難把這樣的文章讀完,從而使得專業的文學評論都比較冷清。普通讀者和非專業人士,則缺少足夠的專業性,對文章沒有進行嚴格的考證,很多文章所涉及的內容,缺乏足夠的考證,真實性都很差,邏輯也并不嚴謹。但因為他們語言通俗,反倒被人們廣泛接受,并成為了現代的主流,但無法掩蓋考證上的不足。
現當代文學所存在的問題,降低了文學評論的質量,減少了文學評論對文學理論研究的作用。文學評論本身是一種嚴謹的工作,應該正視其社會效應,和學術影響。端正文學的評論態度,是每一個進行文學評論的人必須具備的素養。我們進行文學評論的時候,要有對文學本身和社會大眾的責任感,不能空虛、虛偽的進行評論,也不能完全從個人喜好出發,有失偏頗地評論一部作品。文學評論者必須要掌握文學評論的標準,包括思想上、歷史上、社會上、藝術上、美學上的,只有熟悉這些標準才能更為全面的評價作品。這些標準也對評論者提出了知識上和能力上的要求:只有具備足夠的知識,本著為大眾負責的態度,才能創作出更好的文學評論文章。
一些作者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贊賞和關注,將文章寫得十分口語化,還有一些則是混入其中,在不具備足夠文字能力的情況下,進行評論,這無疑使得神圣的文學評論變得通俗。文學創作強調底蘊,文學評論亦然。如果文字能力不足,作者的底蘊不足,讀者會感覺評論缺少最起碼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從而降低了文學評論在讀者心中的地位。因此,作為一個文學評論作者,扎實的文字功力是必要條件。寫作者要通過大量的訓練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從而贏取更多讀者的信任。而一些評論人經常會有不假思索的陋習,文章中充斥著胡言亂語,觀點十分主觀,甚至惑眾取寵式的標新立異。這樣的評論是不負責任的。評論者需要借助問題,對文學作品進行客觀的討論,且要對每一個評論有足夠的思考和推敲,從而提升評論水平和價值。
定量分析法是一個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在現當代的文學研究當中,定量分析主要用于對作家作品、文學風格、海外傳播、研究成果等領域的研究和評價,和傳統文學評論方法比起來,定量分析法的分析評論更加明確。
比如,通過使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文學的定量分析,能夠提升一些考證上的效率,比如在1980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召開的首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上,學者陳炳藻就用計算機,分析了紅樓夢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文字,分析出前后所用文字的相似度為75.58%,從而得出《紅樓夢》的作者,其實是曹雪芹一個人。
現當代文學逐步消費化、快餐化,文學評論也朝著這個方向發生改變。這樣的方式雖然讓文學具有了更高的商業價值,但對文學發展的本身是不利的。文學評論在變得通俗的同時,評論的作者們,也必須明確文學評論的責任,必須進行足夠的考證,必須端正態度、提升自己的知識面和寫作技法,進而推動現當代文學整體水平的良好發展。
:
[1]張奐瑤,馬會娟.中國現當代文學英譯研究:現狀與問題[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39(06):82~89.
[2]劉雪梅.關于現當代文學評論及其提升方法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4(25):91~92.
[3]本土經驗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世界性學術研討會[J].文學評論,2011(02):229,225.
[4]傅異星.“本土經驗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世界性”學術研討會在長沙召開[J].云夢學刊,2011,32(02):161~162.
[5]漳州師范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簡介[J].文學評論,2008(03):225~226.
[6]周水濤,江勝清.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民俗學意識[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2(05):80~88.
[7]雷達.現當代文學是一個整體[J].當代作家評論,2005(02):4~18.
[8]楊建軍.定量分析法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的運用[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4):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