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犁師范學院
維吾爾語領有格是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語法問題之一。維吾爾語領有格在翻譯實踐中存在譯法不相對應的問題。本文以翻譯理論為基礎,通過研究后嘗試性地分析總結維吾爾語領有格翻譯方法與對策。維吾爾語領有格研究是維吾爾語名詞格范疇語法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對維吾爾語語法的研究、學習者目的語學習以及維漢雙語翻譯工作更好地進行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力圖研究維吾爾語領有格翻譯問題從而為維吾爾語名詞格范疇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份有益參考。
維吾爾語名詞格范疇是說明句法結構中名詞與名詞、名詞與動詞或名詞與其他詞之間各種關系,同時起到連接和引介句法成分功能的語法范疇。名詞一旦進入句法結構,就具有一定的格的形式。這時,格就表明了該名詞的句法功能,決定了該名詞在不同結構中的作用。本文就現代維吾爾語中領有格在翻譯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問題進行細化研究。
領有格(igiliki kelix)是維吾爾語格范疇中表示領屬關系的格附加成分。領屬格表示人、事物、特征、行為的領有者或時間、數量關系。維吾爾語領屬格的形態是“-ni”。修飾限定“-ni”的是名詞、行動詞、代詞、形容詞、定中短語、數量短語等,“-ni”后的中心詞一般是名詞、形容詞、代詞、動詞、短語等。
領有格異化是名詞或名詞性詞語的領有格形式綴加其他格的形式。領有格異化形式是維吾爾語中一種特殊語法現象。這種結合之后的形式是一種變格形式。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須注意此類變格形式的翻譯。領有格異化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這種變格形式是領有格附加成分“ni”和時位格附加成分“da/ta”相互結合。名詞綴加此種變格形式表示事物的位置以及某一行為或狀態的位置,從而來確定一部分名詞性詞語在句子中的地位。因此,這種變格形式,只能產生于一定范圍的名詞性詞語,即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此類綴加變格的名詞性詞語,在句子中作謂語和補語。例如:
他的書在我這里。Bu kitab menid?.
這種變格形式是領有格格附加成分“ni”和從格附加成分“din/tin”相互聯接。表示名詞性詞語在變格形式中的變格方法。被這種變格的形式綴結的詞語指示句子中行為動作、事物的出處,作句子的補語。這種格形式僅限于一些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例如:
這本子是我從他那里拿的。Bu d?pt?rni senidin aldim.
這本子是從我這里拿的。Bu d?pt?rni menidin aldi.
這種變格形式是領有格附加成分“ni”和向格附加成分相互結合。此類綴加變格形式的詞在句子中表示行為所指的方向,在句子中作補語。這種變格形式僅限于指示代詞。例如:
這個本子是給他的。Bu d?pt?rni unia bar.
把這些東西扔給他。Bu n?rsil?rni bunia ta?liw?t.
人稱代詞后結合領有格附加成分綴加量似格“t??”,表示言語內容的來源,在句子中做插入語。例如:
我覺得他的這個意見有道理。Menit??,unibu pikri jolluq.
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結合領有格綴加后置詞“bil?n”.表示某一行為的工具或會合含義中的行為的對象和工具。代詞的這種變格方法,還可以表示像這種形式主語的間接關系。用這種方法變格的詞是限制在一定的詞的范疇內的。
我和他交談。Unibil?n szl??tim.
領有格是定語格,領有格名詞可和與其句法功能相當的形容詞一樣,把被限定詞的意義包羅進來而“名詞化”,表示“領有格+名詞”的意義。這時,一般采用“niki”的形式。大多維吾爾語初學者看到漢語領屬關系助詞“的”就將其譯成維吾爾語領有格“ni”,不注重“niki”形式的使用。例如:
我的錢少,吐爾遜的錢多。Menipulum az,tursunniki kp.
他的個子比我的個子高。Uniboji menikidin egiz.
誤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使用不恰當的語法結構,錯誤地翻譯了原文原句。領有關系、領有格格誤譯一般是學生在初學時在表達目的語過程中出現的誤譯情況。例如:
1、維譯漢誤譯
M?kt?ptiki oquuqilar.學校里的學生。(誤譯為學校的學生)
D?r?χtiki jopurmaqlar.樹上的葉子。(誤譯為樹葉)
漢語初學者在表達此類句式時將表示方位的“學校里的學生”誤譯為“學校的學生”,“樹上的葉子”誤譯為“樹葉”。造成誤譯的情況主要是漢語語法掌握不牢固,易將方位關系與領屬關系表達混淆。
2、漢譯維誤譯
漢語中表示領屬、方位范圍結構關系時使用助詞“的”或“之”,維吾爾語學習者在表達此類結構時易將表示方位范圍應使用的范圍格“diki”、不使用領有格的情況下誤加領有格“ni”。
學校里的學生。M?kt?p (tiki) oquuqilar.(范圍格誤用為領有格)
學校果園的蘋果熟了。M?kt?p(ni) beinialmisi pi?ti.(領有格ni誤加)
范圍格誤用為領有格主要是因為學生受漢語母語潛意識的影響,看到助詞“的”就全部譯成領有格“ni”;領有格誤加的情況是對領有格定義理解不清晰,在“名+名”結構中,一般不使用領有格“ni”。
省譯是指在維譯漢過程中漢語中領屬結構助詞“的”以及漢譯維過程中領有格“ni”被省略不譯。例如:
1、維譯漢省譯
Yst?lniputi桌腿(桌子的腿)
Biznim?ktipimiz我校(我們的學校)
2、漢譯維省譯
我的爸爸來了。Menidadam k?ldi。(dadam k?ldi.)
我的肚子餓了。Menikursiqim at?ti(kursiqim at?ti.)
維吾爾語名詞有從屬性人稱范疇。維吾爾語名詞可在詞干后粘著一定的人稱附加成分表示它對不同人稱的人或事物的從屬關系。維吾爾語名詞在其形態變化時始終要求保持人稱的一致性。在翻譯中按照維吾爾語特有的表達方式,部分被修飾、限定的中心語附加人稱附加成分時,漢語中部分修飾限定語可省略不譯。
增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譯文增加領有格結構形式表達。增譯一般出現于漢譯維過程。例如:
1、表愿類句式
我想吃飯。Menitamaq jegym bar。
2、表同類事物中最突出的
同學們選古麗為班花。Sawaqda?lar gylni gyll?rnigyli qilip sajlidi.
不同運動員有不同的個性,有求穩型的,個性穩重,有進攻型的,個性張揚。因此我們要找到能夠發揮自己特長又能夠限制住對手的戰術。
3、表示事物的整體或集合翻譯
多數同學來了。Sawaqda?larnitolisi k?ldi.
受語法結構不同的影響,維吾爾語部分句式表達有別于漢語。部分句式在維吾爾語中是領有關系結構,翻譯成漢語后不再是領有關系結構。
變譯是指漢維互譯中漢語領屬關系在翻譯后與原文不對應。例如:
1、施事定語句翻譯
賽里曼的漢語講得真好。S?lim? χ?nzut?ini ?undaq jaχ?i szl?jdu.
李老師的故事講得好。li mu?llim hekaj? szl??k? usta.
漢語中的隱蔽性的施事定語,在翻譯中譯作了維吾爾語的主語。“的”是構成隱性定語的必要條件。若按照以往的翻譯習慣,將漢語中的定語譯成維吾爾語中的定語就會造成句子結構歧義。在漢翻維時要注意仔細辨別此類句法結構。
2、時間副詞翻譯
今天的學習就到這里。Bygynkigni? mu?u y?rit?? bolsun.
時間副詞或其他副詞+“ki”,構成副詞與名詞之間的限定結構關系,從時間或其它方面對中心語加以限制。
3、位格名詞翻譯
那時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U m?zgildiki asasij w?zipimizgini? idi.
附在位格名詞之后,構成位格名詞與名詞之間的結構關系,從位格名詞所指的時間或處所的角度對中心語加以限制。
4、領有格變體“niki”使用
我的錢少,吐爾遜的錢多。Menipulum az,tursunniki kp.
他的個子比我的個子高。Uniboji menikidin egiz.
大多維吾爾語初學者看到漢語領屬關系助詞“的”就將其譯成維吾爾語領有格“ni”,不注重“niki”形式的使用。領有格是定語格,領有格名詞可和與其句法功能相當的形容詞一樣,把被限定詞的意義包羅進來而“名詞化”,表示“領有格+名詞”的意義。這時,一般采用“niki”的形式。
特譯指特殊翻譯。特譯是指在漢維互譯中完全不對應的特殊翻譯類型。例如:
10-ajni15-kyni 十月十五日
jazniotturisi 仲夏
這類完全不對應的特殊翻譯類型一般出現于時間的表達。領有格名詞表示集合時間單位,被限定詞表示這個集合中的單位時間。
維漢互譯領有格翻譯方法歸類是將漢語領有關系、維吾爾語領有格對應與不對應翻譯要點與方法進行簡化歸納。并就領有格翻譯問題的對策進行分析研究。
1、對應翻譯
漢維互譯中漢語的領屬關系、維吾爾語的領有格一般對應翻譯。
2、不對應翻譯
(1)維譯漢中人稱代詞修飾機關團體、單位,結構助詞“的”省略不譯。
(2)漢譯維中維吾爾語附加人稱附加成分的名詞前限定語可省略不譯。
(3)漢譯維中表愿類句式、同類事物最突出、事物的整體與集合使用領有格“ni”結構表示。
(4)漢譯維中施事定語句、時間副詞、位格名詞翻譯時漢語的領屬結構不可譯成維吾爾語領有格。
(5)維吾爾語的時間表達方式使用領有格表示。
(1)增強源語及目的語的語言學習
(2)注重兩種語言之間的語法差別
(3)參考語言背后承載的文化背景
(4)力求選擇適合譯文的表達方法
(5)特別注意區分領有格變格形式
維吾爾語領有格在漢維互譯領屬關系表達上不盡相對應。通過分析整理漢維互譯中領有格異化及領有關系的翻譯問題,總結漢維翻譯中領有格翻譯方法與對策,為語法學習者與漢維互譯工作提供一份有益參考。
:
[1]朱琪.漢族學生學習維吾爾語領有格和范圍格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8).
[2]安占峰,楊文革.漢族學生學習維吾爾語“領有格”的偏誤分析[J].語言與翻譯,2011(04).
[3]李素秋.維吾爾語領有格“-ni”的隱現規律及其成因[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3(03).
[4]艾合買提江·艾斯開力.論維吾爾語名詞格的體系的形式[J].新疆大學學報(維文版),1984(02).
[5]王新建,趙素珍.也談維吾爾語中的ki[J].語言與翻譯,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