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亞學院旅業管理學院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在國內發展僅二十余年,但其性質和作用決定了ESP的前途光明。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實用型的跨文化交際外語人才供不應求。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海南島將于2020年初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成為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作為開放之島,具備本土文化的國際性交流人才不可或缺,如何為海南島培養出實用的旅游英語人才成為海南省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
目前海南省多所高校已清楚認識到英語教學與本地發展結合的重要性,將旅游英語作為必修課加以開展,但旅游英語的教學仍存在局限性。其中,教材和師資方面是制約旅游英語教學發展的關鍵。
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理科學的教材能夠解決“教什么”這一首要問題。國內的旅游英語教材內容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對于海南省本土旅游資源和文化涉及極少,不能滿足本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要轉變觀念,采用能夠服務海南島本土經濟的旅游英語教材。
劉平平在《海南高校旅游英語課程跨文化教學現狀調查分析》一文中指出,海南省旅游英語的教材缺乏權威性和統一性。筆者發現以海南旅游為背景的旅游英語教材僅有張伯敏教授主編的《海南實用旅游英語》,是一本高職高專教材,目前并沒有針對本科的教材。該書分為五章,涉及海南省概覽、行政區域劃分、景區景點、民俗文化藝術、節日、飲食和旅游市場等,較為全面,閱讀內容充分,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本地旅游英語教材這一空白。但缺乏情景對話演練,配套音頻視頻、教輔資料等,使用起來方便性和趣味性不足。
旅游英語課程大部分由大學英語教師承擔,缺少與旅游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這就會出現在教學中重理論講述,輕跨文化實踐的現象,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缺乏應對實際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因此,要重視培訓更多的英語教師學習本地旅游行業的知識,并創造條件和機會讓英語教師在當地旅游企業中加以鍛煉,形成專業的旅游英語教師隊伍。師資的培訓和引入涉及更多的是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因專業局限性筆者不再對此加以贅述,文章僅針對教材問題加以研究。
只有充分了解當地的旅游文化資源,才能夠將其與多種語言融合,精準地傳達出本土文化的意境。當前海南島旅游行業已具備“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發展勢頭越來越好。自然景觀方面,獨特的地理位置,一流的海岸線,使得海南島有“東方夏威夷”之美稱。亞龍灣、海棠灣、石梅灣等讓旅游者體驗到陽光、沙灘、碧海之美,享受沖浪、游艇等海上運動。海南省擁有一定數量的國家4A級景區和5A級景區,熱帶森林公園、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等讓游客了解到當地的植被特色。尖峰嶺、萬泉河等山河讓游客感受到本地景觀的壯瀾。人文景觀方面,東坡書院、海瑞墓、海底村莊遺址,甘什嶺檳榔谷文化游覽區,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等都是反映當地人文歷史的好去處,值得挖掘。民族風情方面,海南黎族人民長期以來遺留的少有的人體紋身,傳承的特色民族服裝,檳榔文化,竹竿舞,三月三民俗節,保亭七仙溫泉嬉水節,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船型屋以及特色食物等等作為獨特的觀光價值吸引著游客前來。
近年來,海南島致力于開發本地特色的旅游新業態。例如在舉辦展會方面,博鰲論壇,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三亞國際MICE采購大會和會獎論壇,海天盛筵等均為典型代表。另外高爾夫球場、溫泉度假村、郵輪旅游、度假酒店、影視基地等均為旅游者帶來豐富多彩的享受。通過開發旅游新業態,海南島成為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的戰略部署一定會圓滿實現。
旅游英語課程本身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其專業性也很強,這些屬性特點就要教材的設計既有綜合性,又要保證其專業性。在規劃教材時首先應根據旅游管理專業不同方向設計針對性較強的本土化旅游英語系列教材,即細化旅游英語本土化系列教材。目前,海南省本土化旅游英語系列教材可分為:酒店英語(包括前廳英語,客房英語,餐飲英語),高爾夫英語,會展英語,旅行社英語(即導游英語),郵輪英語。這些教材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
本土化旅游英語教材的內容應將當地旅游資源與六大要素有機結合。同時要兼顧教材本身的綜合性特點。例如飲食、節日、購物是旅游活動中必要的部分,在系列教材內容中具有普遍性。因此將具有海南特色的飲食介紹(如清補涼,炒冰,椰子飯,文昌雞,海鮮等)、特色節日(如三月三民俗節,保亭七仙溫泉嬉水節,儋州民間歌節等)、購物(如三亞免稅店、黎錦、珍珠、手工藝品等)加入教材中既能承載文化特色,又能夠增加學習興趣。
然后,根據不同方向的英語教材選取專業針對性較強的內容。例如高爾夫英語應結合當地著名的高爾夫球場(例如海南東方高坡嶺高爾夫俱樂部,三亞甘什嶺森林高爾夫俱樂部等)區域圖、球童服務用語等專業內容;旅行社英語應選擇城市(如海口、三亞等)、景點介紹(如南山文化旅游區,天涯海角等)等專業內容;郵輪英語應結合郵輪(如輝煌號郵輪等),選擇郵輪前廳接待、客艙服務和郵輪娛樂等專業內容;會展英語教材內容要加入博鰲論壇、三亞國際財經論壇、海天盛筵等國際會議和貿易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土化的項目型教學內容和跨文化實境教學案例不可或缺。教材內容中按照項目教學法加入豐富的實境教學案例對于學生來講更具有實用性和啟發性,為學生今后的實習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般來講,旅游英語課程在大二下學期或大三上學期開設。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但專業英語方面缺乏詞匯的累積和語言的鍛煉。因此在難易程度方面要適中,避免因難度大而降低學習興趣。建議實行階梯式的難易程度,一開始主要學習專業詞匯和情景對話,語句簡練地道,易于演練;涉及到的專業知識要使用簡單的英文注解,或者加入圖片(如高爾夫球場的布局等)提高趣味性;適當增加英文視頻量(如英文導游講解,郵輪服務等),突出聽說的技能訓練。然后加入閱讀和實用寫作,逐漸增加難度,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樣才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
教材設計的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經濟的形勢和行業的發展,內容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前沿,例如當前“一帶一路”規劃和建設,海南島的旅游新業態等。只有結合時代和潮流,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的更新換代,學生所學才能符合當地發展的需要。教材在投入使用之后,還應根據企業、教師和學生的建議對部分內容加以修改和更新,以保證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和時效性。
好的教材離不開豐富的教輔資料,否則易引起教學的不便,造成教材本身不被采納。根據設計好的教材內容編寫配套的教輔材料,包括豐富的音頻視頻資料、共享的網絡平臺、相關的參考網站,專業的英語詞典,龐大的語料庫等等。這樣既有利于旅游英語教師自身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也便于教學。
總之,將海南島本土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與英語語言結合,規劃設計出一套合理實用的本土化旅游英語教材是海南省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對海南島旅游文化的推廣和傳播具有深遠的意義,有利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教材的編寫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任務,更需要海南省高校間的分工協作,相關旅游企業的合作,以及海南省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只有通過各方的通力合作,有效利用先進的網絡媒體資源,打造本土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形成較為完善且立體的本土化教學資源,這樣才能夠長足有效促進海南島旅游英語的教學,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益,為海南島培養實用型跨文化交際的外語人才,服務于本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
[1]劉平平.海南高校旅游英語課程跨文化教學現狀調查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4):114~116.
[2]曾淑玲,揭曉鳳.閩西本土文化在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普洱學院學報,2015,31(4):110~112.
[3]蔣瑜秀.新疆本土旅游英語教材開發初探[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2,17(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