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川/宜春學院
隨著話劇表演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話劇演員也迎來了越來越美好的表現機會。同時人們的藝術鑒賞能力的不斷提升,也會讓話劇演員的發展迎來巨大的挑戰。這種挑戰,就存在于話劇表演的具體表現上。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如果不能融入到表演的實際當中,不能感受到表演的細節、人物的內涵以及表演的節奏,就無法掌控話劇舞臺,無法讓自己的表演贏得觀眾的認可。所以,感受力的培養,對于話劇演員的表演,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這個話題的研究,也符合了時代發展的迫切性要求。
從廣義上來講演員的感受力是指演員本身對于來自外界刺激和信息傳遞的感應一種接受能力。而從演員自身來講其感受力則指自己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體察并感受到的東西,經過神經情感提煉、熟知、心靈共鳴之后在表演中體現流露出來(要求演員必須具備對周圍事物的敏銳察覺、真切感受和敏感反應的能力)。而從劇本方面來講演員的感受力則指演員必須對劇本中的故事情境、人物形象有清晰的思想、情緒、行為、語言認知,用心靈撲捉對規定情境的感受,同時也要熟知并習慣于劇本的語言風格,從而可以使自身思想、情感和靈魂入戲帶給搭檔情感上和情緒上的刺激,體會到搭檔的細微情緒變化在此真實化自身角色扮演。
話劇演員在話劇表演中運用自己敏銳的感受力有利于在相應的話劇情節中開啟自身的經驗系統,在大腦中尋找生活中碰到與自己飾演的人物角色一樣的人,不僅可以能找到角色的影子,還可以通過聯想其在生活中的真實行為和情感變化來進行表演創作,從而更好地激發話劇演員的表演激情,為其后續的表演奠定經驗基礎。而且感受力可以激發演員眾多演技提升技能,比如可以使演員通過充分利用“無實物練習”來提高自身表演技能,調動潛意識中的經驗系統為角色飾演提供情感色彩、心理活動基礎,從而有利于更好地堅定話劇演員表演的信念和信心。
感受力是一個演員溝通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橋梁,擁有敏銳的感受力,可以幫助演員將話劇中虛構的情節真實化。然后利用自己的心理、語言和情感活動的變化以及形體活動的表達,對話劇人物中的情感、價值觀進行解讀和表達,從而更加細膩的營造真實的、真切的情感氛圍。通過具有沖擊力的視覺表達給觀眾良好的視聽感受。同時敏銳的感受力還可以使話劇演員縮小與所飾演人物角色之間的距離感,真化演員的情感體驗,表演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哪怕是它一個緊張、恐懼的表情,甚至一句表示嘲諷的話語,也可以使演員全情感的投入,也可以為本來虛構的劇本增添強烈的真實感,使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更加具備逼真性。
真切的感受力可以幫助演員根據對手細微的情緒變化和情感轉移做出相應的情感回應,而且根據人物角色的需要進行移情,將自身容納的人物角色的內心主觀情感客觀化,從而激發其臨場的想象力推進話劇情節進度。而且演員自身敏銳的感受力通過研讀劇本便可以一次性感知人物角色的人格特征,從而在背臺詞排練的過程中將人物角色人格化為自我。在具體表演中親身體驗人物的內心活動,或開心幸福,或郁郁寡歡,都可以在舞臺音樂、布景、燈光的場景營造中將已經轉化過了的自我情感投射到人物角色身上,并且經過自己舞臺上的相應行動反饋到自己的內心,體驗并釋放人物角色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從而更好地完成話劇人物角色的入神還原。而且敏銳的感受力還可以更好地引導演員在人物角色飾演過程中發揮主觀意識感知能力,感知人物角色潛在的思想和沒有表達出來的情感,從而引發話劇演員的下意識創作,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塑造出形象更加鮮活的角色人物,懂得拿捏好情感流露和表演手段的分寸,從而更好地通過分寸感側面烘托出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真實性。
演員一方面要熟悉和感悟自己的臺詞,記住基本的語言對話,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大閱讀量,加強與導演角色溝通,從而強化感受力在表演中的使用感受基礎的舞臺語言,讓表演更自然。在某些方面語言在情感色彩傳遞方面有著表情和形體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演員為了將語言與角色融合的天衣無縫,就需要從感受角色語言的邏輯思維開始,弄清楚語言邏輯后,將自己真正想象成劇情中的人,設身處地去感受角色的處境,領悟和感受角色在舞臺上說每一句話的用意和目的。同時對角色語言進行分析,把握并感受角色中的情感,并在舞臺語言中對其進行合理的表達,可以淋漓盡致地體現表演角色的形象性格,才能使表演更自然更真實。
部分話劇演員可能會出現自己通過語言可以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但就是表演感染力不夠,總是感覺自己的表演差火候,主要原因是自身入戲太淺,身心沒完全融入。為此,話劇演員可以借助話劇舞臺上的音樂來引領自己深層入戲,告別淺入戲。在日常話劇演技訓練的時候注重加強聲樂訓練,提高自己樂感。在話劇排練中要善于借助音樂渲染場景,發揮音樂獨到的感染力,讓音樂的樂波點燃自己的喜怒哀樂等各種各樣的感情,帶領自己的靈魂入戲。特別對于一些會顯得蒼白無力的臺詞,話劇演員可以借助悲涼的音樂或歡快的音樂從側面烘托人物角色的內心變化,不僅不會使臺詞顯得蒼白無力,還可以渲染氣氛,深化演員入戲程度,增強演員的表演感染力。
如今隨著人類性格的多重化,詮釋一個角色就無形中對演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作為演員就要善于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體驗多元化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不斷提高生活經歷和工作經驗所磨礪出來的風度和氣質,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巧和文化藝術修養,以此為豐富細膩的感受力奠基藝術素養和靈感基礎。演員除了按照導演指示進行角色詮釋以外,還可以在話劇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合理進行二次創作。在把握話劇作品情感基調的同時,可以根據人物角色真實情況和需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實現在已有話劇劇本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合理地進行二次創作。而這就需要演員在日常生活中發動自己多種豐富感官,注意觀察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社會崗位、不同社會角色在不同年齡段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情感表達方式以及群體為人處世方式(也可以是社會上的各種風俗趣事)。以自己喜歡并擅長形式儲存在自己的大腦深處,在閑暇的時光可以從大腦中搜索出來進行簡單的模仿,當模仿到熟悉該人物角色的行為特征以后可以上升復雜情感、思維、人生觀的模擬,進而為以話劇藝術形式再現舞臺的感受力奠定角色的情感基礎。
之所以要求話劇演員感受角色的情感,是為了更好地飾演人物角色,而這就需要話劇演員認識到人的自我呈現出多元狀態,甚至多重人格(比如一個背井離鄉出去闖蕩的女孩,初次來到陌生的城市,沒有朋友,生活艱苦的她便在心理上為自己擬生了一位伙伴,一天對自己說:“顰兒,別怕,無論生活多么艱難我都會陪你走下去。”便是這個伙伴扮演著漢子的一面,為她奔波找工作,干著重力活。但由于她心理賦予的“他”是一個男生的形象,本我心理上得到慰藉,即使干重的體力活也認為是那個“他”干,從來不覺地累)。在立足實際的前提下可以靈活創造人物角色,感受其內心真實情感,全身心投入精神詮釋出有血有肉有精神的“活人”,而不是一幅披著話劇演員自身外皮的軀殼,沒有任何的舞臺表現力,甚至到最后連演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表演什么。
外部的場景環境對于演員感受角色心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反過來演員可以借助舞臺音樂、背景和燈光等場景走近角色的內心世界,去更好地感受角色的細微的心理變化,感知人物角色下一步的心理活動。而要想感知到話劇人物角色的心理變化,一個重要的舉措便是通過其角色的語音語調開始,就如同秦腔、京劇、越劇、黃梅戲等戲劇一樣,只要人物唱腔唱調演唱到位便可以將此人物演到七分像。為此,話劇演員必須模擬出適合自身所詮釋人物的語音語調,將其不同時空的不同事件、不同形象的不同情感借助語音語調詮釋,在豐富角色的同時還可以感受角色的心理活動變化。
當模擬出飾演人物的語音語調,能猜測到其心理活動變化以后需要做的便是拿捏臺詞聲音的抑揚頓挫、大小緩急,以此通過話劇語言的魅力豐富人物角色情感和形象。為此話劇演員在背臺詞的時候就要注重帶著感情去理解記憶,在記憶的時候帶上表演,發揮演員自身豐富的想象力讓對手與自己進行相互刺激。在臺詞記憶表演中要注意保持口齒清晰,發音準確,聲音大小、語氣輕重、語調緩急可以根據感情深厚程度、情緒波動程度、情節緩急程度來拿捏。但是要特別注重單句和感嘆語氣詞的練習,就好比漢字中越是簡單的字寫不好就很丑一樣,單句和感嘆語氣詞往往隱藏著人物角色的情感轉折,深層的心理活動變化,直接會影響到話劇演員入戲時間。
要讓話劇表演更具魅力,話劇演員必須在短時間內與飾演的人物角色融為一體,實現演員與角色“形神”合一,這就要求演員在飾演一個人物角色的時候,專注于該人物角色的一切,將以前飾演過的角色徹底清除,以免出現串角或者串場等現象和情況,特別是話劇演員很容易受到既定思維的影響,或者容易受到已有經歷、已有飾演角色經歷等的影響,使得自己在新一次的話劇表演中依然跟著以前的老套路去表演,這樣很容易改變話劇原本想要表達的思想主旨。這就是演員感受力發揮不到位的表現。而演員在表演前若是可以做好自動清零前期飾演角色,排除以前角色的干擾,就可以專一地針對這個人物去感受他/她的一切,身臨其境去感悟體驗、體會飾演角色的心理,帶著真情去表演,既可以縮短入戲的時間,又可以更好地闡釋人物的經歷,讓自己所飾演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