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丹 宋 科/益陽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可見,職業院校的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職業技能,還應結合學生未來職業需求,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并已成為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作為一名高職英語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依據高職學生個性化特點,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夯實英語基礎、全面提高綜合素養。
高職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興趣不濃,加之對網絡十分依賴,導致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效果不盡人意。要改變尷尬的教學現狀,適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唯有積極面對,基于學生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以及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創新教學。
何東昌先生曾說:“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喬布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1]而美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英語教學目標中亦不可或缺,由此,高職英語教師可以站在美學的角度充分挖掘教學中的美育元素,將英語課堂創設成一個可以感知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語言學習信息平臺,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其創造性,使其輕松愉悅地融入語言、運用語言,打造出充滿活力的高效英語課堂。
本文將以閱讀課為例,對信息化視域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美育滲透進行探討與分析。
在非母語的語言學習環境下,閱讀成為語言輸入的主渠道。我院大學英語現行教材——《新理念交互英語教程》充分把握了高職英語教學實際需求和課程建設的深刻內涵,其中蘊藏著豐富的美育資源,其閱讀素材圍繞日常生活、文化、社會等話題展開,為學生語言學習提供了涉獵廣泛的實用閱讀語料,而這些預料不乏蘊藏著內涵之美。以《新理念交互英語教程1》為例,其每個單元閱讀部分都為美育滲透提供了發揮的空間,教師應善于解讀語言情境,發掘其內涵之美,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其探究學習,達到以美求真。

表1 《新理念交互英語教程1》閱讀材料中美育內容梳理

1、心靈之美
Unit 1 Gratitude 中閱讀文章Smile講述了作者孩提時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讓讀者能感受到老師的微笑給予了作者無窮的力量與信心。教師可以借此故事升華主題,引入“世界微笑日”,倡導學生經常保持微笑,心懷感恩,傳遞“真善美”。
2、運動之美
Unit 2 Sports 中閱讀文章Can Jeremy Lin Save the NBA?讓讀者認識了華裔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Jeremy Lin。從這位畢業于哈佛大學的籃球明星身上折射出的拼搏精神無不體現著運動之美。教師可以對課堂內容進行拓展,和學生談論“生命在于運動”,倡導學生熱愛運動、熱愛生命。
3、奮斗之美
Unit 3 Famous People中閱讀文章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源自2005年喬布斯在Stanford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一段話。他最后送給了在場的年輕人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喬布斯的經典演講讓讀者感悟到人生總是風雨兼程,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師生共勉,共同體驗人生的奮斗之美。
4、禮儀之美
Unit 4 Culture中閱讀文章Social Visits in America向讀者介紹了美國人的社交禮儀,讓讀者深入了解了異國的文化風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中西文化的比較,展開討論,并借此弘揚中華禮儀之美。
5、藝術之美
電影呈現給觀眾以真實的語境,而其臺詞無不展現了地道的語言的魅力。Unit 5 Legend 帶給讀者的是根據荷馬史詩的經典傳奇故事Troy而改編的電影的其中一個片段的臺詞。在閱讀前,教師可以拋出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愛情,親情,孰輕孰重?閱讀時,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材料與電影片段賞析引導學生完成閱讀任務。閱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配音表演,從而盡情感知語言的藝術之美。
6、自然之美
Unit 6 Animals中閱讀文章The Dolphin, the Smartest Animal on Earth使讀者領略了海豚擁有的超強智慧和能力,從而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教師可以從美學的角度引導學生體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之美。
7、創新之美
Unit 7 Science中閱讀文章Laptop Jeans向讀者介紹了兩位荷蘭發明者發明了一款“計算機牛仔褲”,給“膝上型輕便電腦”一詞賦予了新的意義。科技的創新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教師可借此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用于實踐,體驗創新之美。
8、健康之美
Unit 8 Health Care中閱讀部分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Vitamin D?是一篇科普文章,其讓讀者充分了解到每天定量攝入維生素D對人體的益處。教師可立足本文,引導學生提高健康意識、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之美。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材料所承載的文化頗具多元化,包括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和價值觀念等諸多方面,這無不為英語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創造了條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審美素質的影響作用,選擇有利于美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挖掘教學中的美育因素,讓學生真正領悟到文化內涵之美、學習過程之美、學習氛圍之美等,并能在充滿美感的教學情境中去思考、探索、發現和創造美。
混合學習是一種基于網絡環境發展起來的教學模式。混合式學習混合了傳統面對面的教學和E-learning不同學習方式,因此,學習者不但可以在教室學習,也可以在各種網絡環境下進行學習。[2]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前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加強線上學習資源庫的建設,為學生提供適當的閱讀學習資源,適時為學生推送文章、視頻、音頻等,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并進行線上答疑解惑,教學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從而使線上閱讀與線下閱讀有機結合,課內課外互動互補。教師應針對不同專業、英語不同層次的學生,精準定位學生閱讀需求,從美育的角度出發,確保閱讀內容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統一,以激發全員閱讀的熱情,增強閱讀的普及,同時也讓所有學生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實現線上線下、課內課外一體融合的和諧之美。
美是靈魂,有了它,一切都生動起來,英語也不例外。高職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美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不斷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審美素養和信息素養,教學設計中體現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因素的關注,盡量為學生呈現充滿美感兼具藝術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能體驗語言魅力、享受學習之樂,從而實現語言技能與綜合素養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