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北榕/福建省閩江學院
“低碳”包裝顧名思義即對環境友好,人體健康無危害的包裝。低碳包裝設計的優點如下:其一,在現今科技基礎上盡可能做到保護環境;其二,以新能源作為主要材料,減少資源消耗,降低成本;其三,最大程度減少包裝對人體的危害;其四,優化包裝設計,提高包裝設計有效性。
通常而言,包裝設計中資源利用最少,運輸,使用最為方便的一類被認為是符合低碳理念的。因此在開展包裝設計教學時,教師要強調包裝設計的使用材料,包裝方式,結構及流程,確保設計的包裝在運輸使用過程中具有較高的質量。低碳包裝設計理念來源于日本,尤其是在廢棄物回收處理過程中,日本有其獨特的包裝技術流程。其原理是根據材料的性質,結構進行不同的分類處理,并分別放置于不同區域,如塑料制品就可以將其進行按壓處理,既能夠節約大量空間又能夠保證后續處理的條理性。
在開展包裝設計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為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啟發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從中獲得設計的靈感。只有從生活中提煉的靈感才能夠真正實現包裝設計的低碳性。如玉米葉包裝茶葉:由于生活中茶葉大都用牛皮紙或是盒子包裝,這一過程不僅耗費人力物力,還會浪費很多資源,而玉米葉具有數量多,環保且價廉的優點,其在茶葉包裝中的運用完美的體現了低碳的包裝設計理念。類似的案例還有竹筒裝酒、陶罐裝醬菜、棕葉包大米等。
教師在指導學生包裝市場調查時,要引導學生對包裝設計的風格,形式,材料選擇以及銷售等環節做好充分的調查分析工作,并從中尋找適合低碳理念的創新點。除此以外,包裝的后續處理如重復利用等問題也應該提高學生的注意。例如如今市場流通的奶制品以及果味制品都采用同樣的包裝處理方式,被稱為“利樂包裝”,這一包裝方式可以保證食品有較長的保鮮期,且還能夠回收利用。如最為常見的酸奶包裝可以被重復利用成為制作玩具,家具等的材料。
現代包裝設計的核心理念是低碳環保可持續,因此在開展包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應將以下三點作為包裝設計原則:其一,減少包裝原則,即盡可能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減少包裝中不必要的部分;其二,包裝重復利用原則,即選擇能夠重復使用的包裝材料,節約資源;其三,包裝處理原則,即所使用的包裝如果不能重復利用,一定要便于掩埋處理,防止造成環境污染。這三個原則也被稱作“3R”原則,即 Reduce、Reuse、Recycle。3R 原則是圍繞包裝材料制定的,因此在開展包裝設計課程時,教師應重點普及材料的選擇方法,幫助學生準確判斷材料的優缺點,在包裝設計中選擇所需的低碳材料。
如在紙質材料的選擇方面,我國在2010年“兩會”上提出了“石頭紙”這一新材料,這一材料的原料是從石灰石中提煉出來的。由于材料的原料較為常見,且提取方法簡便快捷,且材料能夠在日照3個月后自然降解,因此被認為低碳包裝材料。
又如可口可樂公司曾在冬奧會上展出50 萬只一次性杯子,這些杯子的原材料是玉米纖維,且不需要人工干預,在自然環境中即可講解,因此受到了廣泛歡迎,被用于冰激凌以及糖果的包裝上。
在包裝設計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結構,還要引導學生形成獨特的包裝風格。由于以往的包裝設計可能存在不易運輸、儲藏等問題,因此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聯系生活實際找到適合的包裝風格,如模塊化包裝風格。在包裝設計中展現自己的個性,且給人以耳目一新的體驗,為商品增添一絲趣味性和吸引力。包裝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資源消耗是需要改革的重點。為了改變現狀,培養出具有高質量和創新能力的包裝設計者稱為教學重點。
如設計師David Graas在對燈泡的包裝設計上就體現出其獨特的風格,成為一個典型的包裝設計案例。其設計讓環保燈泡包裝自然,大氣,且具有創新性,受到一致好評。又如寶潔公司ALL Days Pads的包裝,這一設計不僅完美的展現出商品的性能,并且具有低廉的成本,節約了大量資源,風靡整個市場。既增強了產品的吸引力又實現了低碳的包裝設計理念。而低碳理念的出現促進了包裝設計教學理念的轉變速度,為未來包裝設計領域的發展和革新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包裝設計教學的目的是將優秀的設計理念如低碳環保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完成具有獨特性,創新性以及實用性的低碳環保的包裝設計作品。在開展包裝設計教學時,教師應秉持低碳理念,并將其運用于教學活動中,為學生之后的包裝設計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