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溝通與聯系越來越緊密。在新的社會經濟形勢下,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翻譯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而在現今的翻譯行業中,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翻譯人才卻為數不多。因而,提高現有翻譯教學現狀,研究翻譯課程相關教材的開發與建設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翻譯已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文化產業,具有很大的市場開發潛力和經濟帶動作用。運行良好的翻譯市場環境為國內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投資軟環境。根據美國著名語言行業調查機構卡門森斯公司的調查,2016年全球語言服務業的需求量比上一年增長了5.52%,根據其預測,語言服務行業的市場將繼續擴大,到2020年,這一市場量將會達到450億美元??梢哉f,近年來語言服務行業的迅猛發展,即為翻譯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良機,也呼喚著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翻譯教材的誕生。
在市場需求的驅使下,大量的翻譯教材應運而生。根據范守義和陶友蘭的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正式出版的翻譯教材共有1000多種。而從質量上來看,卻是良莠不齊。總體而言,存在著以下的問題:
作為全球化產業鏈的一部分,語言服務業近年來迅速發展。國內外學者對翻譯領域相關研究已拓展至語言技術工具開發與應用、翻譯與本地化服務、翻譯產業化的相關標準及規章制度、翻譯服務業的市場監管體制等各個方面。市場對于翻譯人才的需求已從單純的口筆譯技能,拓展到掌握翻譯工具、翻譯技術、本地化技能、翻譯管理、職業素質等多種技能的需求。而現有的翻譯教材內容顯然與社會需求大大脫節。教材的編寫內容基本上都較重視文本的翻譯,尤其重視文學翻譯。涉及翻譯工具、翻譯技術、本地化技能、翻譯管理、職業素質等內容的教材寥寥無幾。穆雷在《中國翻譯教學》一書中指出,“幾乎所有的翻譯課教師對現有教材狀況表示不滿。他們認為,統編教材內容和譯例不夠多樣;新出版的教材種類繁多,五花八門,各具特色,令人難以選擇;不容易找到適合學生要求、緊密聯系實際的翻譯教材;缺乏譯文規范、難度由淺入深的系統練習材料等”。由此可見,只有開發符合時代需求、針對性、實用性強的翻譯教材,才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需求。
現有的翻譯教材,按其編寫體系可分為“詞法、句法流派”、“功能流派”和“當代譯論流派”三類?!霸~法、句法流派”以詞句作為基礎進行教材的編寫,重視語言間的對比?!爱敶g論流派”則以各種翻譯理論為基礎進行教材的編寫,運用當代翻譯理論對翻譯基本問題進行闡釋。“功能流派”是以各種專題形式為基礎進行教材的編寫,如以商貿、醫藥、旅游等為主題。現有翻譯教材編寫體系的不合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一些教材過分重視以詞句為單位,而忽視了具體的語境和語篇整體,學生的翻譯實踐練習還依舊停留在句子層面。第二、一些教材忽視教學對象,編寫的教材要么“大而全”,要么針對性不強,沒有合理的、系統的編寫體系。第三、一些教材仍然沿襲傳統的學術型翻譯,過多地介紹翻譯理論和技巧,忽視了翻譯實踐的重要性,不考慮翻譯行業對翻譯人才的實際需求。
作為教學的基礎,翻譯教材存在的諸多問題也直接導致了市場實際需求與翻譯人才培養的脫節。其結果就是市場亟需大量合格的翻譯人才,而翻譯專業和外語專業培養的諸多畢業生卻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翻譯教材的改革刻不容緩。目前國內眾多學者的研究目光多集中在翻譯人才培養、翻譯課程改革上面,對翻譯教材的關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筆者認為,針對翻譯教材存在的問題,在教材的開發與建設上,應從以下兩個方面格外予以關注:
如前所述,在新的歷史時期,翻譯人才的要求已從單純的口筆譯技能,拓展到掌握翻譯工具、翻譯技術、本地化技能、翻譯管理、職業素質等領域。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應適當適度地、與時俱進地導入這些內容。如在有關翻譯技術的編寫中,導入輔助翻譯過程的信息輔助技術等內容,如語料庫技術、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等;在有關翻譯工具的編寫中,介紹在翻譯行業中經常使用的翻譯工具與軟件;在有關翻譯管理的編寫中,引入翻譯記憶庫、術語數據庫等概念等等。此外,應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適當減少文學翻譯的比重,增加實用文體的比重。如商務信函、電子郵件的翻譯等內容。在具體編寫時,也可根據各地區的區域特色進行內容的增減。如筆者所在的遼寧省,由于地理位置上的緣故和特殊的歷史淵源,日本是遼寧省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最重要的伙伴。在遼寧省內,以大連為例,大連40%的軟件企業都在從事對日軟件的出口業務。由此可見,在遼寧省內,軟件方向翻譯人才需求量相對較大。在教材的編寫上,若能適當向這一方向傾斜,編寫出適應區域特色的教材,既有利于學生們的就業,也有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將翻譯過程看成是一個動態的整體。不孤立地看待翻譯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或拘泥于某一具體的編寫體系。以外事翻譯為例,其工作過程應包括前期的準備過程,如翻譯相關資料的準備、對外宣傳與推介等等,這一過程主要是筆譯,在教材的開發中,可以圍繞此方面進行翻譯技巧與策略的編寫。在正式的外事活動中,翻譯的過程應該是雙語雙向口筆譯等翻譯活動綜合進行,教材的編寫內容也應以此為基礎進行編寫。在翻譯活動結束后,也要有分析和總結得失的階段,如翻譯資料的再翻譯與再寫作等。在實際的教材編寫中,可以在每個階段安排典型的語篇,對每一翻譯過程進行翻譯技巧與策略的介紹,并提供與之匹配的練習問題。當然,翻譯教材不可能什么都包括。以通用的本科英語專業的翻譯教材為例,一套合理科學的翻譯教材應該包括下列內容:一是翻譯常識;二是英漢語對比;三是介紹有代表性的、對學生今后從事翻譯實踐有指導作用的翻譯理論;四是以語篇為單位,著重探討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的具體應用;五是在選材方面,應該堅持實用型的原則,各種題材兼容并包,以實用文體為主;六是翻譯評論;七是翻譯練習。
教材是學生的知識之源,教材的編寫既應反映教學改革的成果,又應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編寫者可以采取問卷調查、深入企業鍛煉等各種方式獲得更真實的第一手翻譯資料。
進而從編寫體系、編寫內容、編寫方式等方面著手,以清晰的編寫思路構建一個整體的框架,體現出教材的知識性、實用性、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