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香/江西省豐城市劍光三小
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階段學生參與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項課程,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主課程之一,也是學生參與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對于高年段的學生而言,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掌握能力都有所提高,所以語文教師要把握住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習特點,深入開展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更高效率的參與語文學習。本文筆者將從語文教學的兩個內容入手,為建立有效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提供一下策略。
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才能夠確保閱讀課程實質性的開展,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認為,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三大原則,即學生自主、方法引導及興趣培養。教師強制的讓學生參與閱讀學習不僅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所以教師必須以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來,形成自覺、反復的閱讀習慣,同時通過合適的方法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積累知識、提升能力做鋪墊。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無論是在進行默讀活動、誦讀活動還是朗讀活動教師都必須注重結合閱讀的特點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俗話說“潤物細無聲”,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的展覽框、班級裝飾欄等將書籍中的名言警句布置上,讓學生在一種“書香”氣氛下參與閱讀學習。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閱讀方式,如默讀時為學生配備優美的輕音樂,讓學生全身心的、放松的投入到書籍中。在朗讀時要求學生張開嘴,在大家一起朗讀下深刻的感受書籍等。
俗話說“書讀百般,其義自見”,所以教師也要積極開展閱讀誦讀活動,讓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誦讀環節中,通過語調、字詞的運用和理解來構建文本的畫面,進而深入文本。
語文教師要注意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們能夠有場所來參與到閱讀中來、了解閱讀并且投入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班級可以布置有關的閱讀“圖書角”,每周進行一次課外閱讀活動,還可以進行閱讀分享會、閱讀交流會等,讓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時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夠確保寫作教學有方向、有邏輯的開展。筆者在實踐中認為,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要遵循三個原則,即循序漸進、實踐性和自主性。寫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師的教學要求不能過高,而是要出于學生們的實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性的循序漸進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踐性則是指寫作不能夠單純的依靠想象,而需要一定的現實基礎,所以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必須以時間為基礎開展教學。寫作時一項主體性極強的工作,所以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不要約束學生,給學生的一定自主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展開寫作。
生活是學生參與寫作的最大的素材庫,所以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要靈活利用生活,將寫作與生活對接。既要讓學生敏銳的觀察生活,從細節入手,讓學生在寫作時通過積累有所“寫”,又要通過生活圈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看生活的時豐富自己,在豐富自己的同時寫生活。
作文點評環節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很多教師會將點評環節作為自己的主場戲,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學生不愿意聽教師說也無法發現別人作文的閃光點和自己作文的缺陷所在。所以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來點評他人、點評自己,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和欣賞中不斷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寫作水平才會有所上升。
寫作和閱讀可以說是語文教學中的左膀和右臂,都是語文中的重要內容。學生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會寫作、會閱讀,所以教師在對高年段的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一定要側重開展閱讀和寫作教學,通過把握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小學語文年段學生閱讀、寫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