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二小學
作為英語教師,不但在教學經驗上和方法上要注重積累,但要懂得課堂教學規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努力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在我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問題:由于班額較大,每個班的課時量相對較少,教師僅靠課堂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有針對性的對課堂進行調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兩極分化現象,部分孩子缺失英語學習動力,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課堂上教師講得過多、滿堂灌,學生參與過少,在備課時習慣性的備教學內容,忽視備學生,對所有學生一刀切;有時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有時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沒有對時間作出任何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等。針對課堂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和現象,我們教師應采取哪些措施讓學生多動口,動手,讓他們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這一最終目標呢?
目前我們使用的英語教材大部分是人教版的,人教版教材有let’s talk,let’s learn,let’s play,let’s do,let’s chant,let’s read and write 和 story time,等部分組成,它涉及的面比較全。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加工或整合,使教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對所講內容的詳略、先后順序、講練等進行調整。教學方法也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狀況來確定,比如如聽錄音、做游戲、表演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應予以精心安排。只有選擇好正確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盡量避免用母語進行教學,是進行外語課堂教學的原則之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為了使小學生的思維盡快地與英語聯系起來,在英語課堂組織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英語,做到課堂英語化,以排除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小學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期之一。盡管他們剛接觸英語,掌握的單詞和句型頗少,但我們應該從第一節課起,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由于這時所學一般都是詞義具體的單詞和簡單句子,教師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觀手段來教,幫助學生盡快對內容的理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等形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直接理解、直接學習和直接應用英語的習慣,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語的思維能力。
目前,為了突出小學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拓展,提高學生的聽讀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我們小學英語教學采用跨越式模式,這不但讓學的快的同學有一定的思維發展空間,而且整個課堂井然有序,毫不脫節、斷層。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某種目的后的愉快。要使小學生能夠在40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景,做到教學情景化。
首先,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應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課堂用語 和日 常用 語,如:“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are you? I’m fine,thanks. And you?”。 建 立 如 free talk或2-4人一組的“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等制度,來加強英語課的語言氛圍,做到師生師范,生生交際,上臺show,教師并給出評價與表揚。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利用實物、圖片、課件等輔助手段創設情景,這是課堂新授內容的關鍵,也是整節課的核心,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分角色進行師生師范、生生交際、show和評價與表揚,要求學生進行模擬性交際,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教學內容。再次,通過游戲活動來表現情景。因為游戲是小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小學生都喜歡課堂教學游戲,游戲會令他們動起來給學習帶來快樂,是機械的句型操練起來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味。游戲活動能使抽象語言內容變成一種具體、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在英語單詞或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人物名字作主語進行造句或創設情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單詞或課文的理解。如姓名舉例法:如在上課時發現有的同學走神、做小動作、低頭或看其它書籍等,教師可以抓住時機,運用這位學生的名字作為主語造句或創設情境。這樣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增加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真可謂妙趣橫生、一箭雙雕。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變苦學為樂學真正做到“樂而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