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寧
(云南藝術學院 戲劇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在我國社會經濟文化與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與普及的大背景之下,廣播媒體也隨之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而對于其中各類電視新聞節目來說,電視新聞播音人員是新聞信息的最主要的載體與媒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地位。播音主持作為提升節目收視率以及觀眾關注度的重點因素,其自身的播音技巧與播音狀態等各項綜合素質能力的優秀與否,都將會直接影響到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甚至成敗與否。只有綜合能力素質過硬的播音主持人,才能以新聞“代言人”的身份,將新聞內容與相應的畫面呈現相結合,并加以自身優秀的播音技巧與播音方式來調動觀眾的積極性,提升電視新聞的可視性,使新聞信息的傳播更加生動而直觀,同時,也能更好地提高新聞播音的質量,激發起觀眾的求知欲。本文將會在后續一系列對于播音主持如何掌控電視新聞播音之技巧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得出播音主持不斷實踐探索并努力積累的重要性,為如何提升新聞播音技巧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一)廣播媒體內容的生產與傳播社會化。為了使廣播中的信息與內容能夠得到更多聽眾及用戶的廣泛認同,針對廣播生產其內容與社會價值取向等方面的質量要求也日漸增高。傳統廣播在進行信息發布時,往往缺乏獨到的見解與評論,而只是一味地報道其所見部分的內容,導致廣播的受眾人群容易對于廣播行業的專業性產生輕視的情緒,與此同時,廣播內容也會相對難以體現其自身的社會價值。廣播作為一個傳播社會公信力的重要平臺,其內容應做到專業化及與時俱進兩方面的相輔相成,為及時發布適應社會需求的內容,則要適時通過社會的沉淀進行價值轉變,將媒體信息內容進行多元化的處理,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篩選,才能成為我國社會媒體平臺的領導者
(二)廣播媒體的移動化。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帶動起了移動互聯網的進步,其中,逐漸普及的手機終端作為其媒介,成為了重要的新型載體,而廣播媒體也隨之得到了更大的傳播廣度。廣播的本質永遠是伴隨性媒體的一個重要分支,因其具備移動接收與服務等特性功能,在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之下,手機廣播媒體的即時移動直播也開始直接服務于用戶,成為了當下廣播媒體的一種常態。用戶不僅能做到發表并傳播信息,甚至還能于媒體記者不在現場的情況下,對于視角的局限性進行改善和及時彌補。因此,在廣播媒體移動化的當下,如何做到保持在發現與判斷、傳播等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價值,則是廣播媒體相關工作人員將要面臨的重大挑戰。
(一)廣播媒體在其主體中的創新。要使廣播媒體實現可持續發展,針對其主體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則是最為核心的一個環節。我國廣播媒體的主體創新,應從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方式開始著手,并整合其內部資源,以市場化手段來逐步解決廣播媒體產業的布局中所存在的各項問題,同時,要根據各項先進經驗,以母體作為領導來建立全資公司,并利用參股等方式,用以進一步地實現獨立經營與統一部署的產業戰略。
(二)廣播媒體在其生產環節上的創新。我國當前的信息多元化發展極為迅速,而媒體行業間的內部競爭也更加激烈,生產創新作為廣播媒體的重要環節,“獨家報道”正是一個代表,但其隨著行業內部競爭而逐漸失去了競爭力,而“獨到闡釋”則開始慢慢取代了它的地位。廣播媒體如果能做到以獨特的角度和理性的思維,來對于信息進行獨到而合理的解讀,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信息的價值,并使觀眾的興趣度與收聽率大幅度提升。在面對大量信息的情況下,如何進行上述的生產創新,則是廣播媒體行業的編輯人員各方面是否達到較高的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也是相關編輯人員所要面臨的重大挑戰,而只有做到判斷用戶需求,并保持信息的質量、時效與真實性,才能將廣播媒體的生產環節創新工作做到最好。
(三)廣播媒體在其營銷環節上的創新。近年來,我們處于一個媒體信息多元化的時代,而廣播也應該隨之進行合理的營銷。不僅要在理念、方法與模式等環節中進行科學合理的全面創新,更要利用多媒體互動、移動與網絡媒體,以及各類社會化的媒體平臺,進行廣播媒體的自我營銷工作,才能做到積累用戶、積累信用以及進一步擴大其自身的營銷范圍等作用。廣播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服務工作的同時,也應該做到適當的自我營銷,進而通過各類廣告植入以及個性化服務等相關業務,達到最大限度實現相關業務最高價值的目的。
(四)電視新聞播音技巧的重要性。若要充分理解并掌握電視新聞播音技巧,就必須從深刻認清新聞播音中主持技巧的重要性開始入手。目前,我國網絡電視新聞的數量,正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而不斷增多,而要在關注度日漸提升的情況下,將自身的新聞質量進行提升,則仍是要先通過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的努力,才能將基礎打實。新聞播音主持人的主持技術不僅能夠直接影響新聞本身的吸引力,其主持技巧與語言表達能力的高超與否,更是會對新聞的影響力與播放效果產生重要的作用,因此,電視新聞在播放的同時,必須經由具有高素質能力的專業播音主持來進行播音工作,而針對主持人的表達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要求,也必須相較其他播音主持人來得更高。新聞播音主持人要利用其自身的語言與播音技巧作為傳播電視新聞的主要載體,以規范而準確的語言以及客觀合理的邏輯性,來向觀眾傳達電視新聞的主要內容,從而進一步表現出想要傳達的社會現象,并提高觀眾對該電視新聞的接受度與喜愛度。
(一)科學合理地運用口頭語言。在我國的傳媒范圍中,新聞類節目通常作為相應的電視臺的主要宣傳窗口,在集中體現當代電視語言的同時,也作為當代最為流行的大眾化傳播媒介之一,不僅容易被大眾接受,更是具有較強的教育功能。而新聞播音主持人作為新聞的“代言人”,其語言規范水平則與我國電視語言的最高水平有所掛鉤,整個新聞節目也能直觀地展示出該電臺綜合素質水平的高低。
廣大觀眾通常都是通過收看電視新聞的途徑來接受信息,而電視新聞的受眾群較廣,分布的年齡層也較多,因此,對于新聞播音主持人在口頭語言的運用上,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合理使用規范化的語言,高標準的語音以及自然清晰的吐字,還要避免錯別字、病句錯句以及方言的出現,并盡力追求做到播音語言的科學規范、平實樸素與通俗易懂,才能將最為規范、標準與自然的語言展現給廣大觀眾群體。例如,在電視新聞播音時,要盡量避免使用“倘若”、“假設”或是“至此”之類書面語程度較強的詞語,同時,還要做到單句與短句的盡多使用,以及單音節詞語和關鍵詞的減少使用,在不影響新聞本質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而做到將播音語言口語化,,才能有效規避播音內容的受眾群中產生歧義。這樣不僅能減輕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在播音工作中的負擔,還能使新聞受眾人群更為直觀地理解新聞的內容。
眾所周知,人們在收看電視新聞時,往往是通過聽覺與視覺的共同作用,而新聞播音主持人的聲音,可以為新聞受眾人群創造出一種具有親切感與近距離等特性的新聞語境,然而,聲音在通常情況下都是稍縱即逝,而要在短時間內為受眾人群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與記憶,主持人的播音技巧以及語言能力正是最主要的因素。若是新聞播音主持人在播音過程中使用口語化的語言,以及較為柔和的聲音,則不僅能讓受眾人群留下更深的記憶,還能在提升自己親和力的同時,拉近了新聞與觀眾間的距離。
(二)對電視新聞直播節目中的細節進行有效的處理。在電視新聞節目的直播過程中,新聞播音主持人則是容易受到觀眾廣泛關注的重點之一,因此,要如何才能將自身掌握的電視新聞播音技巧與方法,科學合理地運用于提升新聞直播過程中的各個細節工作之中,則是一個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所必備的素質技能。在新聞節目直播的過程中,主持人不僅要將新聞內容向觀眾進行準確明晰的傳達,還要全面掌控播音現場,對于直播節目中的每個細節都要進行優化處理工作,并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對于最新的時事新聞內容著重進行語言組織,同時不斷調整語氣和氣氛。
此外,電視新聞節目通常會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因此,新聞播音主持人在直播或是錄播的工作中,要將時間差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也要對整個節目具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做到在既定的時間范圍內,將實時新聞內容進行有效、快速而準確地傳達給觀眾,并在適當的情況下,隨機應變地做出相應的協調與調控,與此同時,也要根據不同的新聞內容來調整自身相應的播音語氣以及現場的氣氛。
例如合理把握社會當前的敏感話題,適應當下的新聞現場的特性,以及在電視新聞直播的過程中,隨時注意編輯提供的新的實時新聞等方面,這些事例都是在播音工作中的細節處理能力的體現,而播音主持人只有通過長期的學習與經驗積累過后才能熟練掌握與運用。
(三)在電視新聞直播中保持良好的播音狀態。播音主持人在電視新聞的播音工作中,是否擁有一個積極而良好的播音狀態,對于新聞播音的傳達有著直接的影響。它不僅是主持人提高自身播音效果的主要精神支柱,同時也是電視新聞播音質量的前提與關鍵。在電視新聞播音工作之中,主持人只有在最佳的工作狀態與精神狀態之下,才能將新聞稿件的內容播報準確,以運用情感、氣息與聲音等方式,使語言更加生動、親切,并富有情感、親切自如,才能取得更為良好的收視效果,進而使收視率也隨之提高。而播音狀態的調整,通常會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一個優秀的新聞播音主持人,必須要做到仔細、認真地備稿。只有將稿件準備得越充分,以及對于新聞內容的理解越透徹,那么主持人在播音時可能會產生的誤差才會有效減少。反之,則會因為主持人對稿件內容缺乏熟悉度與把握度,進而導致短句不當以及語流不暢等一系列問題,甚至會影響到后續的播音效果。因此,播音主持在拿到稿件之后,一定要針對稿件內容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并提前總結出文章的主旨,同時還要劃分脈絡層次,將新聞內容的主題進行概括,還要弄清新聞發生的背景并把握好整體基調,這樣才能在播報新聞的過程中,展現出更為明確的目的,向觀眾傳達更為精準的情感表達。
其次,播音主持在進行電視新聞播音的工作中,需要在聲音、語言技巧以及自身播音儀態等方面進行加強,做到在個人風格的基礎上,不盲目跟風模仿其他新聞播音主持,并做到在話筒和屏幕前保持放松而自然的微笑,坐姿也要做到挺拔與優雅相結合,以及調整到最積極的態度,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以規范的發音和自然的語調,將新聞內容傳達給觀眾,進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播音主持人在化妝問題上也要進行深思熟慮:由于主持人在錄影棚內的強光照射之下進行錄制,因此,要盡量避免夸張的服飾與浮夸的妝容,而用能夠體現面部輪廓感與層次感的淡妝取代,這樣不僅不會使觀眾產生反感情緒,使觀眾難以將注意力集中于新聞內容,而只會使觀眾的信任感增強。
(四)在播音過程中控制好速度與節奏。電視新聞播音中,主持人在播音速度中的快與慢,以及在播音節奏中的緩與急,不僅是該播音主持個人播音風格的一種體現,還是觀眾對于該新聞節目優劣與否的重要評判因素之一,甚至對于新聞內容的收視效果以及收視率等方面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播音主持人如何在電視新聞播音過程中,將速度與節奏進行合理的控制,則是一個重大的難題,同時也是主持人在電視新聞播音工作中所必須掌握的播音技巧。
根據專業人士以及網絡資料中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電視新聞節目中,每分鐘保持在300字左右的速度,是最容易讓觀眾接受的播音語速。然而,所謂的“語速”知識一個較為相對的概念,不能簡單地只靠播音語速能否保持在客觀概念中最容易被接受的范疇內來評判新聞播音質量的好壞,而是要將它與整個電視新聞欄目的整體風格、主持人的個人風格以及新聞內容結合為一體來進行綜合考慮與具體評估,倘若該電視新聞欄目能在這幾個方面達到協調一致,那么當前的語速就是最合適的。但在針對部分綜合性偏強,并且信息量較大的新聞內容時,主持人的播音速度則應該進行適當的加快,進而讓觀眾能夠更為直觀而全面的接收信息;但對于“講說式”新聞節目而言,主持人則應該將語速適當放緩,語氣也要調整到相對隨和的狀態之中。
此外,在電視新聞的播音過程中,主持人在播音節奏上的把握,以及語速與節奏的配合,對于整個新聞欄目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播音節奏與語速有著相輔相成的定位,主持人應做到根據新聞稿件的內容,在播音的工作過程之中,做到針對稿件的差異性來調整有張有弛、有快有慢的變化。若主持人不注意播音節奏的變化,那么更難以做到將播音內容進行重點層次、重點段落的規劃,或是重點語句的強調作用,極其容易使觀眾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難以理解新聞內容。
而語速作為新聞播音工作中的另外一個關鍵點,也是主持人在新聞播音工作中應該做到最好的部分。如果所有的電視新聞主持人在播報新聞的過程中,從頭到尾都保持同一種速度進行報道,那么觀眾對于新聞欄目以及新聞內容的興趣度與理解度也會有大幅的降低。
相比較而言,簡訊與短消息的播音節奏快,有著明快、簡潔等特點;新聞內容與新聞評論,則普遍有著較長的篇幅和更為豐富的內容,其播音節奏則要跟著具體情況與具體內容而變化。因此,新聞播音主持人只有將播音節奏與自身語速調整到最合適的范疇,才能更好地突出新聞內容的主題部分,也能將其中的感情色彩進行豐富發揮,并更為準確地對于詞意進行表達,使新聞更具有感染力。而在新聞播報過程中,將節奏感控制得最為完美的一檔新聞欄目無疑是《新聞聯播》,其主持人以極為獨特的風格與綜合素質,將新聞播報的節奏與情感進行合理控制,影響了我國一代又一代人。因此,新聞播音主持人在工作過程中,對于語句節奏以及語速方面進行協調與控制,則會使新聞內容的傳達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的播音技巧,是播音主持的綜合素質能力的直觀體現之一。播音作為一門精湛的語言技術,能夠將無聲變成有聲,書面變成口頭,而播音主持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與鍛煉,才能富有情感地將播音內容更好地傳達給觀眾。因此,播音主持要做到不斷地追求并探索播音技巧的運用,我國電視新聞的播音質量就能夠從源頭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希望本文中對于播音主持如何掌控電視新聞播音之技巧的分析與建議,能為我國播音主持提高自身播音技巧的過程中,起到實際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