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祥林
(湖北民族學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家織錦又名“西蘭卡普”,在農耕文明千百年的發展中,通過一代代土家人的口傳心授,成為了土家族最具代表的民間工藝形態。它的工藝和圖案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還具有豐厚的文化價值,被公認為土家族發展的一部沒有文字的史書。然而,現代文明帶來的工業發展,消解了土家織錦作為生活物品的使用價值,而失去了使用價值的土家織錦則面臨著傳承的巨大危機。如何在現代語境中繼續生存便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現代工業文明帶來商品富足的同時,也催生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在富足的消費時代,人們有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已經不再滿足商品帶來的新鮮感。轉而通過旅游去感受異文化的獵奇,旅游便成為當下最為典型的生活方式。傳統民間工藝作為地域文化的代表,具有極強的地域文化特征。雖然其使用價值已不再重要,但是作為地域文化的符號,卻滿足了旅游者獵奇的心理需求,而成為旅游者關注的焦點。作為傳統工藝的土家織錦,也在旅游文化的浪潮中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正作為旅游紀念品重新出場。
傳統民間工藝之間因造型、工藝等各自的特征而彼此間存在明顯差異性。因此,在進行旅游紀念品開發時,必須根據民間工藝各自的特點而選定不同的開發方式。比如風箏的紀念品開發,通常是用微縮模型;傳統皮影的紀念品開發,則是選用不同的材質進行鏤空呈現;刺繡因其針法的獨特性,則通常是在圖案創新上做文章。而土家織錦實為“土花鋪蓋”,是土家族少女將生活中的各種紋樣織在被面上的嫁妝,有著豐富多彩的紋樣。這些紋樣由于織造技藝的關系,大都以幾何、對稱、二方連續等方式呈現,具有極強的秩序感和裝飾性。土家織錦裝飾性強的特點,就決定了運用當代流行的裝飾插畫進行表現,再將其應用到不同的載體,是非常合適的表現方式。
從篩選土家織錦圖案入手,確定具有代表性的織錦圖案,并找到圖案特殊含義和規律,再利用裝飾插畫的表現手法,進行土家織錦技藝的創新表現,形成具有標志性的土家旅游紀念品,具體設計過程中,針對元素提煉、圖形創意設計、相關應用等問題展開,相關步驟如下。
(一)收集有代表性的土家織錦圖案。土家織錦紋樣共計一百三十余種,對于土家族的長期流傳下來的織錦圖案,我們需要對圖案進行精心的篩選, 然后在進行創新改造。也不能是簡單的拿來主義, 需要進行一定的分析, 進行創新設計。設計團隊在收集完成后,選取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織錦圖案,比如:陽雀花、巖墻花、雞冠子花、白虎、四十八勾等等作為裝飾插畫設計圖案。
土家織錦圖案大多數紋樣是由若干個單獨紋樣組合而成,亦或是一整幅循環表現的特點。在創新設計過程中,根據這個特點,繪制土家織錦圖案裝飾插畫。將圖案按照幾何化或者有機形態化;對稱或者不對稱的表現方式,給人們呈現出一種,耳目一新的織錦圖案創作表現形式。
(二)土家織錦圖案在裝飾插畫中的設計表現。在針對土家織錦技藝在現代旅游紀念品中創新應用時,設計團隊將織錦中典型的圖形進行提取,并運用之前所闡述的裝飾插畫表現手法進行創新設計。用裝飾插畫的表現手法進行具體圖案的創意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好具體使用的裝飾插畫風格,比如;涂鴉式、輪廓式、抽象、具象、綜合等表現方法。對于土家織錦而言,織錦圖案本身就有高度幾何化、色彩豐富、高度的秩序感等特征。所以在此基礎上,設計團隊采用具象與抽象結合的表現形式,繪制了大量的裝飾插畫草圖,形成完整的裝飾插畫。
利用裝飾插畫的表現手法,既保留了土家織錦的文化特點,又結合了裝飾插畫的現代視覺語匯;既充分使用了土家織錦圖案,又以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傳承著土家織錦文化。同時,裝飾插畫的運用,使得土家織錦上那些豐富多彩的圖案不再局限于織錦上,也能更多的用于其他的旅游產品中。
土家地區織錦文化遺產在旅游視覺形象的研究中,表現出了地區文化的獨特性,凸顯出了人文差異性,與此同時也表現出了古代文化的積累和獨具特色的審美意識。土家織錦這種獨特的技藝、文化在旅游產業中是必不可少、獨一無二的,但對于土家地區,如何在旅游業中充分利用自身現有的土家織錦技藝,乃至發掘更深層的文化內涵,具有相當強的象征性和紀念意義。通過裝飾插畫的表現手法,降低生產成本,保留藝術氣息;用新的視覺傳達語匯表現傳統土家織錦,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實現了土家織錦技藝的傳承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