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重慶藝術學校 重慶 江北 400020)
音樂欣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以學生的感悟能力以及音樂態度作為基礎,通過音樂欣賞的過程向學生講解音樂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其也會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得到不同的體驗。因此,中專學校的音樂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興趣對學生理解音樂知識的重要性,并為學生構建以興趣為導向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
巧妙地將音樂導入到課堂當中能使音樂欣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成功將音樂導入到課堂之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音樂世界的興趣。不同的音樂形式,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導入方式,比如,詩歌、歷史故事、旋律等[1]。例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京劇選段《霸王別姬》時,由于中專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大多數學生對于京劇都不感興趣,更不想深入欣賞。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可以用這首音樂背后蘊含的歷史故事作為導入方式,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當項羽進入睡夢中后,虞姬獨自走出項羽的帳篷外,唱起了這首歌的視頻資料。教師引導學生在音樂中體會虞姬的感受,用人物心境帶入的方式品味歌詞。在這樣的氛圍下,很多學生已經面帶憂傷,沉默不語,通過這樣的導入方式將學生帶入到了京劇的世界當中。
要想提高中專音樂欣賞教學的質量,教師首先應該帶領學生了解樂曲。所以,教師在為學生播放音樂之前,應該將與音樂相關的內容交代給學生,比如,作者的創作經歷、創作背景、代表作品以及音樂類型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講述音樂的過程中不應該將所有內容都講解出來,而是應該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獨立感受音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的音樂與講解的知識應該保持一致,關于曲式的內容可以融入進不同的音樂段落當中,調式的內容可以融入進主音辨識當中,和聲的相關內容應該融入到多聲部的音樂講解過程中。
聆聽音樂是音樂欣賞教學活動的關鍵環節,在學生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講解的內容,但是仍然以學生自主欣賞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在播放音樂之前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結合教師布置的任務來聆聽音樂。聆聽音樂主要分為四種方式,即從整體角度聆聽、選擇重點聆聽、分段落聆聽以及重復聆聽[2]。例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二胡作品《光明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三遍聆聽,每次聽完都要談一談感悟。每次聆聽之前,教師都可以為學生布置難易程度循序漸進的任務。第一遍是從整體角度聆聽,第二遍是分段落聆聽,第三遍再進行完整聆聽,在聆聽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曲子的表現手法。當學生對曲子形成了基本了解后,教師再將一些樂曲旋律、轉調方法以及配弦等內容,教師可以針對曲子表現手法的相關知識向其介紹該曲子與外國音樂之間的聯系等內容。在第二遍和第三遍播放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聆聽曲子中的號角聲,并感受那個年代的音樂特質。
能了解音樂的方式不僅僅有聆聽這一種方式,對于一些音樂作品而言,觀賞也能得到一些音樂感悟。中專學校的音樂教師應該重視觀賞音樂的教學環節,運用這種最基本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音樂的世界當中,從而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更加豐富的體驗。盡管音樂與美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但是二者之間也具有一定的聯系,也能通過教學環節使二者發生互動[3]。教師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美術元素,能從更加直觀的角度將音樂以畫面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音樂欣賞課堂中為學生播放一些音樂劇片段,比如《貓》、《大河之舞》等。這樣的教學方式能通過為學生營造畫面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
綜上所述,中專學校的音樂欣賞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為學生帶來美的感受。音樂欣賞教學是一個相對系統的教學過程,將激發學生興趣作為教學導向的方式為教師開展欣賞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教師可以從導入音樂、講述音樂、聆聽音樂以及觀賞音樂這幾個環節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通過本文對以興趣為導向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展開的一系列探討,希望能為提高我國中專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的效率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