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星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加深對加強學校傳統音樂教育的深遠意義認識,把它提升到關系國家文化安全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音樂教育體系高度來看待。
在幼兒園階段,提倡兒童學唱家鄉兒歌、童謠,學習演奏中國傳統樂器,聆聽有中國傳統風格特點優美動聽易于被兒童接受的傳統器樂曲,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幼兒時期就開始接觸、熟悉優秀傳統民間音樂。
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版)》和《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對于傳統音樂教育已經引起了足夠重視,例如:“課程基本理念”中有“弘揚傳統音樂”表述。“課程目標”中寫道:“通過系統學習母語音樂文化和不同傳統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作品,感知音樂中傳統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傳統音樂傳統,熱愛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并在學段目標中有具體規定。從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教材審查看,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都十分重視將祖國各傳統、各地區和本地區的民歌、歌舞、器樂曲等選編進來,作為歌唱、欣賞、編創曲目。當前關鍵是如何切實貫徹執行“課標”,如何使教材成為“學材”,真正被學生掌握。2010年、2011年教育部在全國各地開展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培訓,對“課標”貫徹執行起了有力保證作用。
在此,對進一步推動“課標”教材傳統音樂內容教學提如下兩點建議:一是舉辦有關中小學音樂教材傳統音樂內容教學研討班,先讓第一線教師熟悉教材,能唱、能背、能分析,由熟悉而理解、熱愛,再研討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能使學生在對傳統音樂美享受中接受它。二是要在各師范大學、師范學院和專業音樂院校音樂教師教育專業,開展與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教學需要相適應教育教學改革。自2000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研制之初,一批有志于此的高師音樂教育工作者就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教育規劃課題開展研究,并在教育部體衛藝教司領導下研制《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教學指導綱要》,分別于2004年、2006年由教育部辦公廳頒發試行,并進行教材編寫和教法研究。從45所試點校的試行情況看,大部分學校行動積極,措施得力,為基礎音樂教育培養合格教師的意識強。但由于100年所形成的思維定勢和對加強傳統音樂教育認識不夠充分,部分學校對《中國傳統音樂》《外國傳統音樂》和樂器演奏中的“中外樂器各一件”的“中國樂器演奏”課程設置貫徹不力,或者是開課率不足,或者是教學質量不高,雖舉辦過多次研討班,但積極性仍然不甚高。由此看來,對于加強傳統音樂教育問題,仍是任重而道遠的。希望有關部門引起重視,加強指導,并著手解決相關師資、樂器配置問題。
專業音樂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院(系、科)是加強傳統音樂教育、培養傳統音樂人才主陣地。因為除了如前所述高師和專業音樂院校教師教育專業擔負著培養音樂師資重任之外,大學還有碩士、博士學位層次,擔負著培養音樂理論、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含演唱、演奏、綜合性音樂表演藝術)高層次專業人才的職責,他們所接受傳統音樂教育水平,代表著我們國家傳統音樂傳承、發展和創新水平。
當前,一方面要加大傳統樂器演奏專業、傳統聲樂演唱專業招生力度,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等方面著力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一大批優秀專業傳統樂器演奏家、傳統聲樂歌唱家,有計劃有步驟派到各國去交流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另一方面是加強中國傳統音樂理論體系和中國傳統音樂教育體系的學科建設。
上述諸論難免有偏頗之處,我們的期望是,在明媚的陽光下,有充足雨露滋潤,能使禾苗茁壯成長,使其得以建立和完善。
[1]楊立崗.音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天津市音樂家協會.音樂教育論壇[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