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才
(文山學院 云南 文山 663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音樂在大眾生活中顯得越來越重要,而視唱練耳作為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愈發受到各大高校的青睞。視聽練耳單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看譜即唱、記音和弦,是培養音樂學生素質和才能的一門重要課程。
(一)豐富了教學內容,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視唱練耳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兩個方面的能力。第一個是唱,這對音樂專業的同學來說可能就是入門功夫了,一曲婉轉的旋律不僅僅需要優美的歌詞和跳動的音符,要想吸引聽眾的耳朵,還必須要由心發聲,唱出感情、唱出深意。第二個是聽,如何把握曲譜的整體節奏和曲調里的起承轉合,就需要通過聽來解決了。唱與聽的不斷轉換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對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有極大的幫助。
(二)增強了教學趣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視唱練耳是入門必修課,也是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有樂理知識的講解,更有實踐的樂感培養。這一點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方式大不相同,音樂教師摒棄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1],他們更注重學生樂感的培養和唱聽的鍛煉,選擇什么樣的曲譜、練習哪一聲部,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由選擇。學生可以在不斷的練習中見證自己的成長,并且收獲技能,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可操作性較強,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分析概括能力。音樂理論屬于音樂課的基礎,與視唱練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唱”和“聽”作為視唱練耳的兩個重要的方面,對學生的要求更為嚴格。如何將所學的音樂理論知識運用到所學的各類音樂中,就是考驗學生概括分析能力的時候了。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學生最頭疼的就是記譜。但視唱練耳所呈現的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反復的聽來哼唱,還能結合樂理知識進行概括分析,極大提升了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一)合理利用現代科技,豐富教學手段。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教學方式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老師只能讓學生通過看譜、記譜、寫譜或者使用簡陋的廣播器來教授,教學條件的不足,導致視唱練耳的效果難以發揮出來。在今后的音樂教學中,老師應該合理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或者利用MIDI教室教學[2],給學生視唱練耳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使學生能更好地辨聽欣賞樂曲。另外,學校也應該多舉辦一些演唱會或者音樂比賽,或者帶同學多出去觀看演出,讓他們對“唱”有更直觀、更深刻的感受。
(二)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力量。雖然很多視唱練耳的老師沒有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但為了提高視唱練耳教學的工作質量,老師還是應該做到以下兩點。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音樂教學的內容及理念也會有所不同,音樂教師要想給學生講得通俗易懂但不失樂理,首先自身的音樂功底就得打扎實,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升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就是音樂老師的綜合素質,在招聘教師時不僅要看應聘者的專業能力,還要結合他的思想、品格以及教學習慣。老師是傳道受業解惑的圣人,不僅要解專業學習的惑,還要從思想上入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正,才能讓學生進行更好的音樂學習和創新。
(三)將樂理知識與視唱練耳相結合。樂理知識重理,注重音樂知識理論及技能學習;視唱練耳重實踐,著重培養學生的素質和才能。若將兩者相結合,理論與音響相兼容,我們定能創造出具有藝術靈魂的作品。但無論是我們在“唱”“聽”中經常遇到的旋律、力度還是調式,都是我們音樂理論與視唱樂曲的結合體,給單調的樂譜加上跳動的音符,就成了旋律。旋律是視唱練耳中的重要部分,初學音樂時,我們就開始咿咿呀呀地模唱,有了一定理論基礎后就開始練耳聽寫,旋律聽寫是由調式判斷、記譜、力度調節的綜合體。樂理知識與視唱練耳是音樂專業課程學習中的主干課程,對培養學生的音樂認知能力和鑒賞能力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樂理知識指導著視唱練耳的教學,視唱練耳通過實踐不斷為音樂理論注入新鮮血液。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對聲樂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發聲練習和作品視唱有積極的推動作用[3]。高校在開展視唱練耳教學時還是應該提高教師隊伍的師資力量,同時將樂理知識與視唱練耳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
[1]羅凌.視唱練耳教學中即興理念與方法的運用[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2(1).
[2]張蔭.從音樂中來到音樂中去——記中法視唱練耳教學論壇[J].音樂周報,2004(6).
[3]奧斯特羅夫斯基.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法論文集[C].北京:音樂出版社出,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