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波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課程越來越受到學校以及老師的重視,雖然在課程表上的課時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在內容方面更加重視藝術本身的教育規律。在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身體健康與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學生們的心理與智力逐漸成熟穩定,體質也越來越強壯,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因為現代生活的快速發展,人們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低劣的社會風氣傳播迅速,中學生們往往沉迷于街舞等流行舞蹈中,加上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大,藝術課都被主課占據,長時間的學習導致學生的坐姿站姿歪歪扭扭,脊椎頸椎也落下毛病,隨之而來的是身體素質變差,這時就需要通過舞蹈教育,來糾正和規范學生們的身體機制和心理發展。
(一)形體美的塑造。通過對舞蹈動作的練習,可以明顯地改善人的體型,使人的身體線條均勻。這些年來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中學生課業繁重,業余活動少,運動量減少,長期有著不良的坐姿,會形成曲腰駝背等不良坐姿和體態,舞蹈藝術通過身體各部位腰肩手腿的運動,練習不同的姿勢和造型,來糾正學生形體上的不良習慣。學習優美的舞蹈組合,會要求學生動作舒展,手指腳趾神經末梢延長,會培養學生們溫婉美好的氣質。
(二)促進身體的成長發育。 學生們在學習跳舞時,需要全身各個關節協同合作,使身體的各個部位更加靈敏,促進身體的成長發育。例如對蒙族舞蹈的學習,對肩部的練習有很多種,如軟肩、硬肩、碎抖肩等,練習這些舞蹈動作,可以鍛煉肩關節靈活性,蒙舞還包括對手臂、下肢的訓練,加強手臂的肌肉和韌性,拉伸跟腱,鍛煉腳裸關節的柔韌性和靈動性,最終促進身體的成長發育。
(三)大腦智力的發展。中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大腦經常是緊繃的狀態,致使思維受到局限。在鑒賞片段中,對舞蹈風格的鑒別以及對動作的練習,通過大腦支配手腳的運動,促進大腦的思維能力,增強大腦的靈動性,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們更好更快地接受文化知識。人們在平常的生活生產和勞動中,逐漸產生了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跳舞,再通過專業舞蹈編導的提煉、加工,動作比較生活化,簡單易學,特別適合沒有舞蹈基礎的普通中學生,跳舞蹈動作時,最初會出現很多手腳不協調的孩子,大腦支配不了自己的手腳,在堅持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們的大腦對肢體的協調能力會顯著提高。
(一)意志力與社交能力的培養。對舞蹈的學習需要長久的堅持,舞蹈基本功和舞蹈表演功力是日積月累,長期堅持的結果,在高中生的舞蹈課上,老師對學生們動作的質量沒有太高的要求,但學生能堅持每個動作都認真的完成,并不簡單。如優美的傣族舞蹈,每一個舞蹈造型都顯現出三道彎的形態,美麗動人,學生們在學習時,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長時間的揣摩,需要肩胛骨打開,塌腰翹臀,甚至連手指末梢都要控制,最后將這些舞姿連接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舞蹈。
(二)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舞蹈愉悅自身,增強自信;學會欣賞他人美的能力。舞蹈教育不但能鍛煉身體,并且會愉悅人的心理,增加人的內涵,外在美重要,內在美更重要,舞蹈教育使學生們形成自身內外的同一,才是真正的健康自信的心理狀態。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多數學生喜愛街舞、爵士等流行性舞蹈,我們需要讓他們認識到民族舞蹈的優點。在學生對舞蹈長久的學習中,慢慢會形成端正的體態和高雅的氣質,自然充滿了自信,充滿了美感,同時,在學生們對舞蹈動作的練習過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對外界事物好壞的辨別能力。
(三)民族精神的培養。要鑒賞一個民族的舞蹈,要懂得該民族的文化背景,才能便于對該民族舞蹈的認知與學習。例如對藏族舞蹈的賞析,認真的觀看連續的動作,會發現藏族舞蹈的基本身形是胯部膝蓋放松、后背自然彎曲等,這樣的體態與藏族人民高原地區沉重的體力勞動以及宗教心理、習俗都有著緊密的關系,這樣一來更加易于學生們理解和掌握藏舞的風格特征。
[1]葉凌飛.輪民族民間舞教學改革與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
[2]王帝.舞蹈教育與美育[J].藝術教育,2011.
[3]張銳.舞蹈教育對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作用初探[J].大眾文藝,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