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丹/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外國語學院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五周年,這一偉大實踐由愿景變為現實,加強了國家間的政治互信,經濟互融和人文溝通。要想繼續順利推進這項偉大事業,充分良好的語言溝通必不可少。趙世舉認為,語言文化融通是一帶一路的基礎工程,先導工程和民心工程。文秋芳認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應重點培養我方所需的復合型語言人才。
大多數地方工科院校的英語教學仍然停留在傳統通用英語教學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英語能力無法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一,教學理念落后。英語課堂依然停留在灌輸式教學模式上,傳統的板書加課件導致師生在課堂缺乏互動,教師無法及時獲取教學反饋;學生過于依賴課堂,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
第二,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英語課堂仍以通識英語為主,沒有突出學校及專業特色。導致學生無法主動將語言學習和專業學習聯系起來,做到學以致用。
第三,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缺乏實踐指導,學生也鮮少有對應的語言實踐機會。這一點與一帶一路倡議所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是背道而馳的。
EMI即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指的是在非英語母語國家或地區將英語作為媒介來教授其他學科。近十幾年來,EMI教學在國內許多知名大學得以順利推行,然而,地方工科院校則因其資源限制而未廣泛采用這一教學模式。如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地方工科院校施行EMI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發和方向。
語言學習的終極目的是服務于交流溝通,而地方工科院校大多數學生目標是成為實用技術型人才,而其學習外語的目的則在于地將自己所掌握到的專業技術知識傳遞出去。尤其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機遇與挑戰并存,是否具備國際化視野,能否做到零障礙專業溝通往往就是成敗的關鍵所在。EMI教學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英語基本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中西方思維轉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地方工科院校進行EMI教學的確面臨不少挑戰。首先,由于生源質量的限制,學生本身英語基礎較差,如果在大學剛入校便接觸EMI教學,可能會出現接受困難,導致教學難以正常進行;其次,教師也面臨了一系列壓力,例如使用英語進行專業課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再加上備課量的劇增對教師來說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再次,從學校層面考慮,現今的英語課堂規模和教學方法顯然不適應要求更高的EMI教學,需要進行相應教學改革。最后,從專業本身角度來看,許多理工類專業要求較高,尤其是一些高年級的課程可能會涉及到許多復雜概念,而EMI顯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語言水平較弱學生在自身專業上的發展。
針對以上幾點突出問題,可供參考的解決策略如下:第一,從學生角度來看,需要給予他們一定時間從高中的通識英語教育過渡到EMI??梢钥紤]為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先行開設教學內容為學術英語和專業相關術語等的課程,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依據專業課程本身的難度來設定教學內容。第二,應為相關教師提供對應的教學培訓,提高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且為教師工作量的增加做好對應后勤保障。第三,學校層面的教學改革首先應當考慮縮小班級規模,以便進行小組討論等班級活動。其次,豐富教學方法,由傳統的教師灌輸式教育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把課堂講解與小組作業,課堂展示,工作坊,講座,個人輔導等結合起來,保證學生更好的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并且有一定的實踐機會。第四,推行EMI教學也不是進行一刀切,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低年級階段接觸到的專業基礎課進行EMI教學是有著一定現實意義的,然而對于難度較大,專業性較強的專業課來說,則可酌情安排傳統教學,滿足學生精進專業發展的需求,讓他們能對學科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并且有著之前專業基礎課EMI的學習基礎,有能力的學生可自行繼續EMI模式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培養國際化視野和批判性思維。
地方工科類院校在充分發揮自身學科特色的基礎上,更應以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語言課堂的改革,如EMI模式的推進能夠給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邁向國際市場,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