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運/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并且在高校的每一部門都全面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教育建設水平、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過程。提出信息化建設這一概念,其目的主要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化地利用計算機技術來促進我國各大高校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其結果必然是會形成一種全新的、信息化的教育模式。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在高校的發展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其最終目的是利用教育信息化來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素質化教育的發展。
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是指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學校的一些管理和服務實現高新化發展的目的,達到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的作用,為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提供現代化的服務水平。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不會改變傳統建設的根本利益,而是對學校產生更大的促進作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越高,那么高校的發展水平也會因此而提高。當然,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信息化建設也是高校發展中的一個必然趨勢,因為高校的建設也要向信息化建設轉移。
我國的各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設起步都比較晚,因此各大地區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其主要問題表現在:
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就必須要專業化的網絡管理人員,這是信息建設的基本要求。然而,從我國當前的發展模式來看,我國的高校中大都沒有設置專業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部門,因此在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就會造成網絡人才的短缺,這樣一來就出現了網絡的快速發展與網絡人才緊缺的對峙局面,從而嚴重的阻礙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設進程。
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有的校領導認為信息化建設就是投入一定的發展資金,購買一些設備器材,建立相應的管理規則等等。其實,這種建設方式是片面的,高校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不是對信息技術和高新設備的盲目追求,不是給需要的部門買了足夠的硬件和軟件,就能達到信息化建設的較高水平。高校就像是人體的各個生理器官,并不是哪個器官有病了就給它帖一個創可貼,而是要根據病癥進行對癥下藥。如果不改變傳統的管理觀念和方法,信息化建設就好像是“創可貼”式建設,對高校的發展起不到關鍵作用。
學校的領導和老師應該更加注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作用和地位,并且要保持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有一定的資金投入。設立專門的信息化管理部門和人員,專門一對一的負責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另外還要設立專門的建設條例,要求工作人員嚴格地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得對信息建設工作產生懈怠的心理。還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保證擁有相對高水平的操作技術,保障資金正常投入與使用,這樣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工程才能有效的運作起來。
在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中,要保證良好的網絡條件和硬件設施。在網絡通信方面,要保障學校的網絡的全面覆蓋性。在信息化的設備配置上,要保證基礎設備的到位,保證設備的數量,保障學生的基本需求。在信息安全管理上,要采購和架設專業的網絡防御設備系統,不要讓病毒入侵,及時的做好檢查與預防工作,也要對相對重要的數據進行及時有效的備份。
做好管理信息化、教學信息化和科研信息化的相關工作。做好管理信息化工作,就是要要建立好學校各部門工作事務的信息記錄管理系統,如:教務處、財務處和學生工作處等各部門的信息管理。其次,學校還要建設相應的信息數據庫,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打下基礎。教學信息化方面,要讓學校的所有教學過程都轉化為數字化模式,在數字化的教學方式中,有效的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如:各科目老師可以建立相應的教學應用系統,這樣老師可以在系統上進行備課和講課,學生也可以在教學系統上處理作業或者是對課堂內容進行鞏固。充分利用信息化的高效性和便捷性,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一個信息共享的教學平臺,促進科技資源的共建共享。要做好科研信息化,就是要建立學院各個科研課題小組的信息化交流平臺,如:圖書資源和文獻資料的共享,科研課題的在線討論和進程管理等。
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是學校發展中的必然趨勢,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并根據信息化的建設方式,有效的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