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寧/日照市衛生學校
在新一輪中職教育教學改革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而是要求在“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就業導向”的教學理念下,堅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教學原則,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體驗式教學模式就是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活動、合作探究、分享感悟,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等全面和諧地發展為目的的教學形式。它不局限于教材,教師可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活動、游戲、情景、問題、任務、沖突,讓學生去參與、體驗、思考、討論、交流等,從活動中體驗,從體驗中感悟,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
在現階段的中職學校教學活動開展中,德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提升學生自身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專業性技能,使其能夠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貢獻。作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課肩負著培養具有高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這一重要使命。同時,在現階段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將教學眼光投放在體驗式教育教學活動的開設中,社會規范的制定能夠從實際生活的來源實踐中入手,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獲得全面的提升,從而滿足現階段中職德育課教學開展的實際需要。
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一方面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創新型的中等技術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體驗式教學模式所需要實施的教育教學方法眾多,其中包括的相關內容有:①微課;②翻轉課堂;③討論式教學;④案例式教學,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專業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動腦思考、交流感悟,在交流探討中學會與他人團結協作、學會理清自己的觀點、學會傾聽他人的建議、學會接納尊重他人。因此體驗式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人際關系協調能力以及敢于思考、積極進取的心態,符合中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
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幾個部分,能夠通過教學內容的情境導入,并使學生參與進課堂內容的感悟體驗中,通過互動交流環節,能夠對教學內容展開有效應用。在《心理健康》教材《向快樂出發》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運用了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想要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獲得顯著發展,因此需要能夠重視起教學場景創設的重要意義。在結合學生學習實際的同時,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滿足學生成長階段的實際特點,滿足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通過“捏手指”游戲導入,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快樂老家》這一歌曲的聆聽中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玩的開心嗎?那就讓我們帶著高興、愉快的心情一起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向快樂出發》”。
體驗式教學中的一項關鍵內容即為內心體驗。本節課通過“詞匯接龍”、“菜譜表演”、“五指行動”三個活動讓學生來認識情緒、感悟情緒、調控情緒,從而達成教學目標中預先設定的若干能力目標。從認識情緒到調控情緒,在不依托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身進行體驗,使情緒得以傳染,獲得了我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的感悟。
體驗式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即為實際應用,具有實現德育課程教學目的的意義。本節課設置了考試不理想、被老師批評、護理不好就業、丟失心愛的物品、和朋友吵架、護理大賽緊張等六種情景,讓學生交流體驗,形成共識。德育課教學活動的實施應當能夠逐漸打破本身教學內容的限制,在其他課程教學活動的實施中將德育課教學內容進行引申,使學生能夠掌握到全新的學習方法,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在課下學生的反饋中得知,同學們能夠很好的課堂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比如:當考試緊張時,能夠用自我暗示、情緒放松療法。
中職德育課實施體驗式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更加符合中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中職學生特點,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情景教學以及游戲教學等內容設計豐富了德育課堂,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校效果。當然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德育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困難,比如對于一些性格內斂的學生參與不強,對于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等,尤其是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它仍需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因此在進行德育課教學活動中,需要將體驗式教學教學活動的影響發揮至最大限度,并能夠使其推動教學活動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