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沈陽師范大學
學前時期的兒童心理、體能、智力還處于較低的時期,故而,有目的性的引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在我國的一些中小城市和偏遠地區,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全面,導致了學前教育發展的窘境,基于此,筆者將借本篇文章,談談開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學前教育方法提出幾點個人觀點,望對加快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建設有所幫助。
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幼兒處于0—6歲之間是智力成長的最快時期,而6歲之后會逐漸減緩,因此,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智力開發的最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兒童會脫離家庭環境,在老師的科學引導下,進入新的環境之中,進行各類益智類游戲及智力開發活動,從而使智力得到全面發展。
每個幼兒園,都會有滑梯、蕩船、沙地、蹦蹦床等設備,這些設備都是適合于0—6歲兒童活動的戶外設備,因此,在教師的幫助下,兒童可以在自己喜歡的設備上玩,這樣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的身體得到鍛煉,玩樂會讓孩子忘掉疲憊,因此,學前教育的開展,對于兒童的體能鍛煉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步入社會之后,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也非常重要,智商是對于工作而言,而情商則是關于人際交往,很多人雖然空有一腔熱血,但卻投路無門,就是因為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故而,全家人的關愛都集中在他身上,這回導致他對于以后別人對自己的付出,當作是一種理所當然。而在幼兒園中,孩子面對的除了老師還有很多同學,這會讓他們在一起學習、玩樂之時,學會與他人溝通,并且在溝通中獲得情商的培養。
學前時期的兒童,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你在上面寫什么,那他們就是什么,這一時期的兒童,沒有基本的是非對錯概念,他們的日后行為習慣,大多數都會受到身邊的人的影響,如一些不經意的行為,被孩子看到后,就會自主的模仿學習,而在幼兒園里,教師會運用自己的良好職業操守來影響孩子,使孩子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教授法是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最奏效的方法之一,處于學前期的兒童,亟需這種課堂式教學,這樣能夠讓他們早早的適應學習環境,進入學習狀態,為以后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而針對學前兒童的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在授課是多以講故事為主,教師可在課下多準備一些故事,題材可以是禮儀、孝順、自強、知恥、誠信以及一些小的生活常識和科普知識等,這樣便可在集中孩子注意力的同時,讓他們能收獲到知識。
學會互幫互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小組互動學習法則正是提高孩子互助行為的最好方式,但在實施之前,教師一定要明確孩子的主導地位,對于他們的思維、行為不能過多的干涉。教師可在課上的教學中,將學生分為多組,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也可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分組,如在用橡皮泥捏制小動物的課上,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通過討論后,匯報小組想要捏制的動物,然后再由小組內進行分工協作,完成動物的制作,最后由老師進行評分,對于表現突出的小組基于嘉獎,而其他人也要進行口頭鼓勵,防止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師不應加以制止,應該學會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進行意識性引導。現在的很多幼兒園都開展了游戲教學,但多為室內動手性活動,而缺乏室外的體能活動,故而應該加強室外的體能性活動,如在確保場地安全的情況下,在沙地上堆一些簡單的沙雕,或者可以跳蹦蹦床,在教師的看護下,多進行一些這種體能鍛煉,對于孩子的身體成長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孩子的成長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同時也需要他們自身的探求,而好奇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因此,教師應該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在進行課堂授課時,適當引導孩子進行知識的自我探知,使孩子能夠學會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
例如在講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故事講解,在第一只小豬的茅草屋和第二只小豬的小木屋被大灰狼吹倒后,而第三只小豬的磚屋卻依然沒有被吹倒塌,教師停止視頻,然后問孩子,為什么前兩個房子不結實,而磚屋卻非常結實,在孩子們回答問題之后,教師繼續視頻的播放,并在最后對孩子們的答案進行系統的總結,從而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探索能力。
綜上,文章就開展學前教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針對如何引導學前兒童的方法,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望文中所述的內容,能夠幫助學前教師更好的開展學前教育工作,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